今天的第二節課是我的語文課,我如往常一樣走進教室,開始了今天的復習課。于是,我和學生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聽寫第三單元的生詞,你們都能全對嗎?對自己要有信心哦。”
“我們有信心,李老師。”
我又追問道:“你們以前的老師,也是這么默寫詞語的嗎?”
杰說:“之前的老師先是讓我們抄寫十來遍,再讓我們默寫。”
龍說:“李老師,您能不能不讓我們抄寫,學課文時我們都寫過好多遍了……”
“好的,我不讓你們再做無用功了。但默寫出現錯誤的一定要認真訂正。明白嗎?
“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本單元的詞語,把那些易錯的和難寫的練習一遍。”
“這下真好!”班長小雪高興地說。
“我們來一次比賽吧。”
“怎么比呀?”
“默寫錯誤十個以上要罰唱兩首歌曲。”
“默寫全對的,李老師會為你們唱一首歌。”
“老師真好……”
我環顧了教室,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開始竊喜,我知道我的旁敲側擊發揮了作用,他們已經對默寫詞語有了初步的興趣,成功的信心也應該有了。學生那個高興,因為他們害怕我又讓他們抄寫十幾遍,過去的復習就是反復機械的抄寫。而現在班上學生的臉都喜滋滋的,燦爛的笑容很是自然。
“大家先準備一下。”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不約而同地翻開書本看起來。不一會兒,各種各樣不同的神態出現了:有的人心不在焉,拿出紙來在上面亂涂亂畫;有的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就把書本合上了,悠閑地坐著;也有的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要默寫的詞語和句子,一邊記,一邊在紙上寫著……
“好!開始默寫了。”我剛一出聲,大家都把書本合上。這時,有幾個不認真準備的學生東張西望,想從別處獲得答案。我并沒有走到他們跟前,而是輕聲地說道:“請保管好自己的眼睛。”正在張望的學生聽后羞紅了臉。剛剛還很自滿的神態,現在卻成了抓耳撓腮。只有準備得認真的學生胸有成竹,一下子就寫完了。不好好準備的錯得一塌糊涂,此刻滿臉通紅,恨不得地上找條縫鉆進去。
最后,我讓學生們同桌互相批改。
那節課我聽寫了50個易錯的詞語.還為學生唱了3首歌。我瀏覽了班上多數學生的本子,正確率比以前高出許多。那些平時貪玩自滿的同學很懊惱,看著不該錯的地方心中后悔不已。只有認真對待的同學眉開眼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個小小的默寫方式的改變,就讓復習詞語的學習成為了學生的樂事。
詞語的復習是復習課重要的環節。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多數教師讓學生機械地抄寫,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被動的、低效的復習,學生收獲不是很大。
復習課,連老師都不喜歡上,更別提孩子們了。原因很簡單,人人都不喜歡重復,尤其是孩子們,但復習很難避免重復著做一些練習。不新穎、缺乏情節感和挑戰性,幾乎沒辦法讓孩子們從心底里喜歡上它。我為此進行了復習形式的變革。
教師要注意復習形式的多樣性。同一個學習內容,可以有很多復習的形式,有時候適當變換一下形式,同樣可以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使他們興致盎然、流連忘返。
例如,對詞語的復習,常規的做法是反復讀、反復寫,然后組織聽寫,要求人人過關,老師和學生都深受其苦。同樣是詞語復習,還可以采用這樣的程序來進行:以某單元“詞語盤點”復習為例,先讀一遍,接著在本子上練習一遍(我總是建議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學情有選擇有重點地寫那些較難掌握的,不必全部都寫,只特別強調一定要認真),然后選擇一些容易出錯的詞語進行聽寫,請幾個同學上臺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進行。
聽寫結束后,要大家對照課本認真檢查,寫錯的詞語不需要反復在本子上訂正,但必須在課本上使用專用符號標注出來,以便再次復習到這個內容時重點關注。每到檢查批改這個環節,教室里就會熱鬧起來。尤其是集體批改板演時,孩子們個個眼睛睜得大大的,嗓門提得高高的,一副找不出毛病誓不罷休的架勢,甚是好玩。點評結束后,我常會要求孩子們再讀一遍,提示他們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自己曾寫錯的那些詞語。我告訴他們:“同樣的錯誤如果連續犯,就很不應該,真不可原諒。”孩子們心領神會,個個臉上笑得燦爛如花。
一個細節的改變,就能夠使學生發生改變,我們為什么不去改變自己呢?只有我們抓住機會,善于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的效果才會提高。復習方式的改變是教學的一個細節,教學是由細節組成的。我們只有關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用心打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有才能的教師。
一個細節的改變就可能讓我們的教學發生巨大的變化,何樂而不為呢?老師們,改變自己吧,改變自己就是改變您的學生,那時您的教育風景將會更美麗。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市戴莊鎮李圩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