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針對家長群體開展的科學素質調查報告披露,67.8%的家長認為,科學家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的職業,其次是教師和醫生。(見《南方網》,作者:鄺子謙)
科學家對社會的貢獻之大,當然毋庸置疑。可以說,我們今天看得到、摸得著的一切有形之物,都是源自科學家的偉大貢獻,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科學對人類的改變,我們更是感同身受,不必贅言了。但是一部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真正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最大動力之源,卻是來自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所獨有的偉大精靈——思想。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也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偉大的思想從來都是指引人類一步步走向光明、和諧、幸福、自由的燈塔和火車頭。孔子以及先秦諸子的思想,至今仍然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而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百多年來就一直在深刻影響著現代中國人的行為和思想。不用說盧梭、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更不用說現當代一系列偉大思想家了,他們的名字我們都耳熟能詳。
極端一點說,沒有但丁、達芬奇、馬基雅維利和洛克,就沒有瓦特、法拉第、愛迪生和愛因斯坦;沒有歷史上的無數次思想大解放,人類的聰明才智就無法被激發,無法誕生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直到今天,中國人民同樣是在一次次思想大解放進程中,一步步取得科學進步和產業發展輝煌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