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家不遠的食品店前,有一個賣蒸糕的小販。
早晨,來來往往的人們經過他的蒸糕攤時,不管買不買、看不看,他總是笑瞇瞇的,和藹的面龐中透著幾分誠意。
偶然間,馬路對面來了小朋友,他會笑著說:“小朋友,走路可要當心,小心車輛噢!”小朋友回答道:“謝謝叔叔,請給我來一塊蒸糕。”于是一筆生意就成交了。我繃著臉,心想:人家走路,關你什么事!真是的,不就是想多賣幾塊蒸糕嗎?而他呢,不管別人反應如何,仍舊是那張笑臉。
中午,我放學回家,看到的還是那張不變的笑臉。
下午,我終于憋不住了,拿了兩元錢,準備探探他的底細。“喂,買兩塊錢蒸糕。”我走上前去,遞上兩元錢。“蒸糕可好吃了,先嘗一塊吧。”他沒有接錢,倒遞給我一塊蒸糕。“給五角錢吧。”怎么只收五角錢?真是奇怪,難道這世上還有不知道掙錢的生意人?
我接過蒸糕,不禁打量起他來:綠上衣,青褲子,一張堆滿皺紋的臉。這模樣和一身裝扮再普通不過,但似乎又讓我覺得不同一般。這時,我又聽到他說話的聲音:“蒸糕吃多了,會肚子痛的。”只見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得很開心。
我的臉一下子紅了,我突然感覺到,他的笑聲是那樣樸實、那樣爽朗,仿佛整個天空在他的笑聲中更加明凈了起來。
★指導老師:陸海水
小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起先通過觀察,以為小販的“笑”是在兜攬生意,分明有幾分不屑;隨后在買蒸糕的過程中,才真正了解了小販的為人。“蒸糕吃多了,會肚子痛的。”小販在說這句話時,笑得還是那樣開心,一個熱情、善良、真誠、樂觀的小販形象躍然而現。
★ 舒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