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英國一名海軍中校。一次戰斗中,斯托克被土耳其人俘獲,最后被關押在土耳其中部的艾菲蓊戰俘營。在戰俘中,斯托克結識了一位英格蘭人,一位蘇格蘭人。斯托克是愛爾蘭人,他們3人民族不同、性格各異,卻都暗下決心。遇到機會便結伴出逃。
1916年3月23日,斯托克與兩名同伴終于越獄成功。但是,3人對土耳其境內的一切全然無知,他們只知道戰俘營距最近的海岸也有200公里,其間是荒涼崎嶇的山鄉地帶,當時正值寒冷的風雪季節。
“若能到達海邊,便能逃出敵手!”斯托克三人在夜色的遮護下慌不擇路,急急前奔。然而,到了天亮時分,他們卻發現戰俘營還在附近!
第2天夜晚,他們竭盡全力,依憑天上的星辰,往正南方急奔……一周之后,饑餓、干渴越來越嚴重地折磨著他們。
三人拼命地奔跑,到了第17個夜晚,大家的體力都快支撐不住了,但還是咬緊牙關前進,希望到達海岸,遇上救兵。可是,怪事就發生在這天夜里。
三人正疲憊萬分地走在通住勒斯山的路上,他們要穿過眼前這條關隘,前面就是大海,就有了逃離敵境的希望!悲涼的夜色中,他們魚貫行進,唯恐這最后的要道有敵兵把守。突然,偶然的一次回頭使斯托克猛吃一驚:在他們3人的后面,還有一個人步步緊跟!此人似乎同樣地精疲力竭,屬于他們中的一個。可是,從戰俘營出逃時只有他們3人,前16個夜晚也只三個人!當時,斯托克沒有將這事告訴兩位難友。
走到實在邁不開步的時候,斯托克與另外二位難友照例聚在一起稍事休息。但那第四個人卻不來參加,而是留在黑暗之中。待斯托克等人一出發,他又出現在最后,保持著同等的速度和距離。
總算順利地過了山隘,進入了一片山區鄉野。斯托克舒了一口氣,不由回頭一看,那第4個人卻已不復出現!3人找到一個較為安全的所在,生起一堆火,喝下幾口寶貴的熱可可。這時,一向沉靜的蘇格蘭人說,整整的一個晚上,有第4個人跟在他后面匆匆行進。英格蘭人表示自己也曾親眼目睹。到此,斯托克才明白,他們三個人都曾“感到”第四人的存在,而且對“他”的行動和外貌都有相同的描述。看來,這個人絕不是土耳其人,也不是那晚從戰俘營出逃的其他的人,那么,他是誰呢?是個幽靈?事后,斯托克百思不解,3個有明顯區別的成年人,怎么可能同時“幻想”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人物呢?
戰爭過去數年后,斯托克寫信給當時英國著名的探偵小說家柯南道爾,請他充當一下他作品中的福爾摩斯,為他解釋一下這第4個“幽靈人”是怎么回事。柯蘭道爾在回信中說:“你們中的某一位,也許是個不自覺的腦‘通靈術’者,他的幻覺悄悄地襲人其他兩位頭腦中……這種事的確有過。”柯南道爾還指出,英國著名南極探險家沙克爾頓爵士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于是,斯托克尋找到探險家沙克爾頓的著述文獻,看到了他所率領的雪撬隊橫穿南喬治亞的經歷。在述說他的探險隊陷入巨大困境,爵士決定帶兩名隊員出發尋找救星時他這樣寫道:
“在南喬治亞未名山嶺和無盡冰河之中,我們3人疲于奔命,痛苦不堪,是生是死無人知曉。在這次奔波途中,我不時覺得我們這一行有4個人,而不是出發時的3個。但我沒有將這種感覺告訴他們兩人,怕引起他們的驚恐。可是在事后,華斯列對我說:‘隊長,在那次可怕的跋涉中,我竟有一種怪念頭:覺得有另外一個人緊跟在我們身后呢!’另外一位隊員克里恩也承認自己曾有過同樣的想法……”
南極探險家所述的這段情節與斯托克等3名戰俘的遭遇如出一轍,都發生在最危難的關頭。這究竟屬遇難者頭腦中的幻想產物,還是先軀者或難友的亡靈在為奔波者指點迷津?引起了科學家及心理學家極大的興趣。但是至今,還沒有人得到過一個確切而合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