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與傲慢
李陽波
趙襄子曾被圍困在晉陽城,后來終于脫困,事后論功行賞共有五個功臣,但另外一個叫高赫的沒有功勞,也同樣受到重賞。
這五個受賞的功臣聽說高赫也受到重賞,都很生氣,功臣之一的張孟談忍不住對趙襄子說:“在晉陽城一戰中,高赫既沒上戰場搏敵,也沒聽說有什么顯赫戰功,卻跟我們五人一樣受到重賞,這是為什么呢?”
趙襄子回答道:“當時我在晉陽城遭困時,戰事危急,晉陽城是否會被攻破誰都不敢說。人心惶惶之際,只有高赫對我的態度依然能守著君臣之禮,你們五個雖然作戰有功,但當時卻對我傲慢無禮。你們覺得我給高赫重賞,又有什么不對呢?”
孔子聽到這件事,評價道:“趙襄子是個懂得獎賞士人的君王,獎賞了一個人而讓天下做臣子的不敢再失君臣之禮。”
這個發生在千年前的故事,卻很值得千年后的人們深思。
在辦公室也會常看到有些同事工作能力很強,對公司貢獻比別人多。因此他們平時言行就有點趾高氣昂,對同事的態度也有點傲慢,惹人討厭。
我們的班級里也有一些同學,他們成績好,班級工作能力也不錯,老師自然對這種同學格外喜歡些。但這些同學就是在同學中缺少好人緣,甚至有很多同學對他們敬而遠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同學滋生了些許傲慢情緒。
工作能力比別人強一些,或學習成績比別人好一些,對人接物的態度就變得驕傲而傲慢。但是,這點能力在人類社會里算得了什么?在整個人類歷史里又算得了什么?從這種恢弘的角度來看,可知這種人都是井底之蛙、眼界狹窄之輩。
高赫能在晉陽城存亡不明的危機之際,大家都對趙襄子還坐不坐得穩王位毫無信心的混亂狀況下,仍能保持平時一樣的態度對趙襄子,說明此人有相當深的修養和鎮定美德,真是難能可貴。
每個人平時都想表現得像個好人,只有當遇到危機和狀況時,觀察他面對危機的態度和解決手法,才看得出這人真正的人品和修養。
雨棚搭心橋
劉 凌
自從搬進這個新建的小區后,各路商家也聞風而動,紛至沓來。一時間,茶葉店、熨衣店、小吃店等應有盡有,服務成配套。
朋友老賈搶得先機,在靠近車站旁邊拿到了一個店面,只不過經營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副食和日用品,店門口搭了幾條木板,上面鋪著各種報紙和時尚雜志。別的店面盡裝修之能事,刻意招攬顧客的時候,老賈卻花大價錢,在店門口安裝了一條寬敞的遮陽雨棚。
旁邊的商家對此頗為不屑:這個老頭的腦筋真是不好使了。裝排雨棚有啥用喲!
因為小區初建,只有兩條專線車進來,不僅車次少,間隔的時間也較長,車站僅僅豎了兩塊站牌,非常簡陋。
時間一久,等車的人不自覺地聚集在老賈的店門口等車,報紙隨人們翻閱,歲數大的人在散放著幾條長板凳和小木椅歇息。遇到下雨天,乘客還能借到雨傘和雨具。大家都感到這位老板隨和,待人和氣,和他成了朋友。
慢慢地,長期在此候車的人就不好意思免費看報紙了。雨過天晴來還傘時,特意買點東西作為補償。盡管這些尋常之物小區門前雜貨店價錢一樣,貨品幾乎相同,但他們寧愿多走幾步路,繞進到老賈的店,買些啤酒、醬油、肥皂、洗衣粉等。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幾乎成了老賈的鐵桿顧客。
一年下來,盡管周圍還有幾家商店,但就數老賈的生意最好。后來,我驀地明白:老賈看起來憨,實則很精明。
潤物細無聲。他投資一條雨棚,搭起了一座連接買賣雙方的心橋,不僅彌補了公交車站設施的不足,還悄然溫暖著顧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