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那是母雞也會的;可是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卻是大有學問的。
一對獨生子女夫妻,生活優裕,孩子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他們從不用操心帶孩子的煩惱。他們曾感謝自己是獨生子女夫妻,才有這“甩手干部”的優待,可是,當大家的愛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時,這個典型的“421”家庭能否幸福?
暗中急寵愛如潮水波濤洶涌
2004年3月8日,一對80后新人幸福地走進婚姻殿堂,丈夫叫王偉峰,妻子叫吳雅麗,他們都是貴州省凱里市人。大學畢業后,王偉峰做酒業代理生意,吳雅麗在市農牧局上班。
吳雅麗的媽媽李琳是剛退休的小學教師,爸爸吳應均是農行退休的干部。王偉峰的媽媽張萍芝是市醫院的醫生,爸爸王建平是交通局的退休干部。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蜜罐里泡大,用他們的話說,除了讀書和戀愛是自己完成的以外,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攬。
婚后,小兩口住進父母安排的一套新房,日子過得很舒心。
2005年10月2日,吳雅麗產下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四個老人高興極了,可去誰家坐月子呢?兩家發生了分歧。婆婆認為兒媳當然是回自家去,但李琳卻說親家母要去上班,而她和老伴都退休在家,更有時間照顧女兒。最終,婆婆讓了步。
轉眼間,吳雅麗滿月,回到了自己家。四位老人經常來看望小寶寶,給孩子洗澡、換尿布等。小夫妻偷著樂:“有他們在,我們可以做‘甩手干部’了!”
可很快,夫妻倆就笑不出了。三個月產假一過,吳雅麗就要上班了,孩子誰帶?
“我的孫子,當然我帶!”張萍芝毫不猶豫。李琳溫和卻堅決:“呵呵,親家,現在什么年代了?王超是我們共同的孫子,我退休在家,可比你有時間照管啊!”張萍芝不甘示弱:“我是醫生,幾個月大的小孩喂養最為關鍵,我帶著,隨時可以關注孫子的健康情況。”
一番爭執后,這回是李琳在大家的勸導下讓了步。抱著可愛的孫子回家,張萍芝、王建平就像得勝歸來的將軍。一周后,張萍芝辦了病退。這是為了堵親家母的嘴:你不是經常打退休有時間這張牌嗎?我也退給你看。
得知親家母“病退”在家帶孩子,李琳和吳應均老夫妻隱隱不快,這不是明擺著獨占孩子嗎?但夫妻倆又無法可想,只有經常去看望外孫。
孩子周歲生日宴時,李琳當著眾親朋的面給了外孫一個大紅包。可就在李琳高興地抱著小王超時,小家伙卻舞著小手大哭起來,怎么都哄不好。直到張萍芝接過來,小王超才停下了哭聲,在奶奶的逗弄下,還咧著嘴“咯咯”地笑起來。有幾個客人不禁說:“古語說外孫不如家孫親,這話真不假!”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琳夫妻倆心里很不是滋味,再這樣下去,外孫的眼里就只有爺爺奶奶了!他們回家商量了半天,想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天,李琳就提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她打算帶孩子,對他進行初步的認知教育。在他們的堅持下,四位老人達成協議:一家帶一個月。
李琳高高興興地把外孫接來,無微不至地照顧。轉眼間,一個月過去,王超和外公外婆的感情變得很深。張萍芝接他時,王超緊緊地抱著外婆不愿撒手,張萍芝和王建平見狀,心里不禁有點酸溜溜的,回去后馬上就買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收買”孫子。
就這樣,王超每隔一個月就換一家住。孩子越長越可愛,兩家老人都希望孩子跟自己更親一些,于是暗暗打起了爭奪戰,從價格不菲的育嬰用品,到高價早教班,兩家老人從不吝惜。
斷臂殘劇因愛生恨血色蒼茫
2009年五一,李琳、吳應均高高興興地拿著一個高檔益智玩具去接外孫,說這個玩具可以組裝成很多不同的動物造型,對開發兒童智力很有幫助。張萍芝平時給孩子買的多半是絨布娃娃,就提醒李琳說:“這不安全,每年醫院都要接診不少誤吞玩具零件的幼兒。”李琳不以為然:“這個我知道,這些玩具都是我們帶著他一起玩的,智力開發越早越好,不能因為怕這怕那就耽誤小孩呀!”
6月2日上午,輪到張萍芝家帶孫子,可把王超接回來還不到兩小時,就出事了!
原來,王建平發現孫子嘴里有東西,叫他張嘴一看,是個黑色的不規則玩具零件,他手里還拿著一個玩具組裝車。兩位老人急忙叫他吐出來,可孩子調皮,轉身就跑,還咯咯地笑,接著只聽他咳嗽幾聲,再看時,黑色物體已經不在了。
一家人急忙把孩子送到醫院。聽到消息的李琳夫妻倆瘋了似的趕來。李琳張口就責怪親家太不小心。這時,張萍芝才想起自己從未給孫子買過組裝玩具,一定是從外婆那兒帶來的,于是反過來指責李琳。李琳說:“孩子在我那天天玩組裝玩具,也不見他有事,你接去才幾小時就出事了,我看你們根本不用心照顧他!”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惱,王建平和吳應均也忍不住加入了戰團,吵得不可開交。這時王偉峰帶著孩子拍完片出來,四位老人才停止爭吵。醫生說,異物卡在食管和氣管之間,所以才不停咳嗽,如果順利進入消化道,一般會很快排出:但如果進入氣管,影響正常呼吸,那就要動手術取了,對小孩傷害很大。王偉峰夫妻連忙把孩子送去做進一步檢查。
聽罷醫生的講述,想起外孫可憐的樣子,李琳一下子失去了理智,指著張萍芝的鼻子大罵:“孩子要是有事,我跟你拼命!”張萍芝何曾受過這等氣,把王超帶回來的那個玩具車砸向李琳:“都是你這個無知的人,給這么小的孩子買什么組裝玩具!”
李琳躲閃不及,被砸中頭部,她更加憤怒了,撲過來就抓張萍芝。兩位丈夫忙來勸解,推搡中,王建平眼睛被李琳掃了一下,頓時火辣生疼,他用勁一推,李琳跌倒在地。見妻子倒地,吳應均也火了,照著王建平就是幾拳頭,王建平氣急,順手操起旁邊一根輸液的支架棒,照著吳應均打去。吳應均躲閃不及,下意識地用左手臂一擋,只聽一聲慘叫,他的左手無力地垂下去……
拍片檢查下來,吳應均左手臂骨折,肌肉嚴重挫傷,兩家人又忍不住互相埋怨。等吳應均的胳膊包扎好,已是華燈初上,直到這時,大家才注意到王超不知何時已經不咳嗽了。醫生說:十有八九是異物滑入食道了,這就好了,多吃點粗纖維,注意他的排便情況即可。大家這才放下心來。
當晚吳應均在醫院住院輸液,王偉峰、吳雅麗守護著孩子。王偉峰轉達爸爸王建平的歉意,希望他們能原諒自家父母失手,李琳氣呼呼地說:“這仇恨我們要記一輩子,將來讓王超知道他爺爺手段有多毒辣。”王偉峰聽了心里有點不爽,又不好說什么。
所幸的是,第二天,王超就排出了那個塑料零件。看在孩子平安的份上,大家沒再繼續糾纏這件事。
巧送惡果輕輕化解愛的重壓
一周后,吳應均回家休養。見雙方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王偉峰便在自己家里宴請四老。在王超奶聲奶氣的叫聲中,雙方老人終于坐到了一起。
席上,小王超非要站到凳子上,用勺子撮著菜亂扔,王偉峰氣急,打了孩子屁股,孩子哇哇大哭。這下可了不得了,四位老人有的護住孩子,有的數落王偉峰:“我們從來沒動過他一手指頭,你怎么能使用暴力呢!”
有了撐腰的,王超越發搗蛋任性,摔盤打碗,沒完沒了。吳雅麗訓他幾句,三歲多的孩子竟然賭氣關上房門不出來了。四位老人又責怪起吳雅麗。這次,兩親家意見出奇地一致:孩子還小,要用愛來教育,暴力、呵斥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四位老人離去后,王偉峰夫妻倆哭笑不得,他們張口閉口用愛來教育,可是真正做的卻是用愛來縱容,讓愛泛濫成災。
小王超因為溺愛,性格變得任性、自私而又孤獨自閉,在陌生人面前,又極為膽怯。不僅如此,因為長期由老人代管,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非常淡薄,被驕縱慣了的他不愿意服從父母的管教,動輒哭鬧不已,嚷著要找奶奶、外婆。
王超的毛病四位老人也知道,但他們仍然明里暗里向孩子爭寵,他們會問孩子喜歡那家,只要王超說喜歡的不是自家,他們就想方設法拉攏孩子,甚至在言語間貶低對方,這些不利的教育加劇了孩子不良性格的養成。
2009年國慶,王偉峰帶著妻兒去西湖旅游。在游艇上,王超非要玩太陽帽,一連被風吹下河去幾個,吳雅麗氣得打他的屁股,他竟然回手打媽媽,還趁她不注意,把她的相機也丟下河里去……
這次旅游,王偉峰夫妻倆強烈地意識到,對王超的教育再不改進,問題就太嚴重了。
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偉峰夫妻倆試著向四位老人做工作,卻毫無效果,他們說著不溺愛,但個個都“口是心非”。如何才能說通老人呢?王偉峰晝思夜想,傷透了腦筋。
這天,王偉峰在電視里看到,一個自小被溺愛縱容的少年,因為父母拒絕再給錢讓他去買“搖頭丸”,竟對父母揮起了屠刀,不禁有感而發:“我們這個寶貝兒子,再這么下去,不知道會成什么樣!這個惡果,最終會報在我們身上呀!”說到這里,他突然靈機一動:“有了!”四位老人被“愛”蒙蔽了眼睛,看不到溺愛的惡果,那,何不將后果直接演示給老人看呢?這觸目驚心的實例可比空口講大道理震撼得多!吳雅麗聽了丈夫的主意,連連叫好。
說做就做,第二天他們就請四位老人來家吃飯。王偉峰買了一只烤鴨來,夫妻倆先揀好肉吃掉,四位老人來時,只剩下鴨脖和一副骨架,桌子上也一片狼藉。夫妻倆不但不起來讓座,還說:“廚房有菜,你們自己去炒一下吧l’’這時王超吵著要吃鴨腿,王偉峰一擺手:“要吃就叫你爺爺再去買一只來。”王建平馬上去買了,吳應均忍不住埋怨女兒女婿不懂禮貌,再貪吃也要顧著孩子呀!王偉峰喝著酒大咧咧地說:“孩子不是有你們照顧著嗎?”看到四位老人臉上的不滿神情,夫妻倆暗暗高興。
沒幾天,小兩口又約四位老人去廣場散步,回來時吳雅麗買了三箱蘋果,不客氣地吩咐爺爺背王超,其余三個老人每人提一箱蘋果。她和王偉峰則空手走著,有說有笑。人老力衰,老人不停地換手,尤其是吳應均,只能用右手提著,很吃力。張萍芝實在看不下去,要兒子去幫下岳父,王偉峰說:“我們出錢,你們出點力都不行啊!我們還要去舞廳玩,你們先回家吧!”說完就和吳雅麗徑直走了,留下幾個生悶氣的老人。
此后,夫妻倆繼續無禮、不敬:一起乘公交時,故意不給四位老人讓座;去老人家里吃飯時,揀好吃的吃獨食,吃完后,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由老人辛辛苦苦地去洗刷;家雖臟亂了,就打電話叫老人去收拾……
有一天,王偉峰回媽媽家吃飯,廚房的燈管壞了,張萍芝叫兒子換下,王偉峰故意說:“叫爸爸換吧!這會電視正好看呢!”王建平終于忍不住了,把電視一關,罵道:“你怎么這么懶,我們不是你們的傭人!”
王超也大聲說:“爸爸媽媽是大懶蟲!”王偉峰虎著臉說:“你還說我?小子,你比你爸媽當年還嬌慣,長大后只會更加好吃懶做!”接著,他又嬉皮笑臉地說:“爸爸媽媽,你們什么時候教過我要勤快啊!小時候,不是你們什么事都幫我辦好嗎?我上大學時還不會炒菜呢!這個責任該誰埋單?”
王建平、張萍芝愣了一會,這才聽出點門道來。張萍芝笑罵兒子:“就你花花腸子多!”
幾天后,在王偉峰夫妻的召集下,四位老人帶著孩子集中在了一起。王偉峰夫妻首先向四位老人真誠地道歉,說自己這段時間只不過是預演了王超的未來,如果王超再被溺愛下去,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老人們深受震動,認真反思這幾年的所作所為,都認識到自己做得過火了。
李琳愧疚地說:“四個老人就一個寶貝孫子,所以都想把孩子的愛狹隘地據為己有,也才會導致溺愛。”她的一席話博得共識:愛不是古有,是分享,對孩子更不能爭寵,那會害了孩子。
此后,四位老人逐漸轉變了做法,對孩子不再一味遷就、縱容,王超犯了錯誤,他們會指出來并幫助他改正。他們還慢慢地轉換角色,該是長輩時就是長輩,該是朋友就是朋友,教他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為了幫助王超改變因玩伴不足而造成的孤獨、自閉的性格,四位老人還聯合小區里有同齡孩子的家庭組成小型社交圈,經常在一起進行活動……
經過努力,王超的性格有了很大轉變。2010年“三八”節,小區組織活動,王超還登臺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王超在臺上大大方方地又唱又跳,下臺后還向奶奶、外婆、媽媽問好,祝她們節日快樂。看著乖巧懂事的孩子,一大家子高興極了。
想到以往的教育誤區,李琳和張萍芝不禁感嘆:愛孩子,那是母雞也會的;可是怎么愛孩子,卻大有學問,尤其是“獨二代”,更是要用智慧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