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患尿毒癥,在多次治療后,女友覺得跟著他沒前途,日子難過,便遠走高飛拋棄了他。她也身患尿毒癥,在這家醫院住院治療,多次的折磨后,她的男友悄悄丟些錢,失蹤了。一對被彼此情人拋棄的男女,對生活絕望了,他們雖然心里都想到了自殺,然而在對方面前都裝作很堅強,安慰對方要堅強面對人生。情愫慢慢在彼此的心間滋長——即便前面是死亡,他們也決定好好地愛一回。有了愛的信念,他們對生活變得積極起來,做家政服務,他們的命運由此發生了驚天逆轉,曾一度對生活絕望的他們發現,生活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有殘酷和無情,還有愛和新生……
人生無常,同病相憐
1982年底,曹新明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一個窮苦的山民家庭。2002年,曹新明考入河南財經學院,雖說全家人為此又喜又愁,但生活似乎對曹新明已徐徐展開了一幅全新的畫面。事實也的確如此,外貌明朗帥氣的曹新明在大二時便贏得了一位局長千金的垂青,女孩名叫林慧,父親在河南一縣城任局長。起初,林慧的父母反對她找了個山里的窮娃子,但林慧堅持己見,父母最終也只好承認了曹新明這位準女婿。
擁有漂亮的女友,那時的曹新明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干勁十足,似乎天天都有使不完的勁。他不僅做家教,還四處打工。2006年5月,曹新明和林慧即將畢業了,女孩的父親早早便動用關系給兩人安排好了工作。
可是,晴天霹靂,身體一直很好的曹新明在畢業論文答辯完的那天晚上突然病倒了,送往醫院后的第三天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癥。曹新明和林慧不相信這是真的,又跑到北京的兩家大醫院,檢查的結果還是一樣。曹新明蒙了,林慧也蒙了,新的生活還沒開始啊,命運就要如此捉弄他。
更大的打擊是,就在此時,女友選擇了離開。“新明,原諒我吧。不是我不想陪著你走過困境,只是如果我還和你在一起,父母就會和我斷絕關系。在父母與你之間,我只能選擇他們,請珍重。”林慧趁他住院熟睡時留下短短的一封信和5000元錢,從此與他成了陌路人。
患了“不治之癥”,戀人也走了,本該有的工作也沒了。雖說從小吃了很多苦,可那只是缺衣少食之苦,面對這樣的打擊,曹新明一下子便被擊垮了,他想到了死。死了便能解脫了,也不用再拖累父母。
一天夜里,從夢中醒來的曹新明發現父母還在隔壁房間里唉聲嘆氣,他突然明白,一個人要想死很容易,可親人怎么辦?自己的解脫和親人的痛苦讓他開始覺得自己的自私,生命不只屬于自己,還屬于那些愛你、關心你的親人們。
“為了我的爹娘,為了我的妹妹,也為了我自己,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哪怕再痛苦,我也要活下去,活一天是一天,活一天便有一天的希望。”2006年8月,靠著妹妹準備結婚的錢,靠著家里東挪西借的錢,曹新明住進了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和病魔展開了生死較量。
再次讓曹新明意想不到的是,就是在這里,命運轉了一個彎,重又把愛和溫暖呈現在了他的面前。
剛開始住院時,曹新明忍受著化療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感覺生活枯燥壓抑,為了轉移注意力,喜歡看書的他沒事就埋頭看看書,藉以從里面尋求力量和希望。身體狀況好的時候,便在醫院的花壇邊坐坐轉轉。
住院兩個星期后的一天,曹新明正在醫院的花壇邊看史鐵生的《地壇》,又碰見了在同一個科室里住院的一對情侶,女孩身患尿毒癥,男友一直默默地在她的身邊照料。看到眼前的一幕,想到自己患病被女友拋棄,曹新明的心里甭提多難受,世上明明就有患難與共的愛情,可偏偏自己遇到的愛情卻太現實,他覺得命運對自己實在是_人過殘酷了。
隨著接觸的增多,曹新明很快便知道,患病的女孩叫陳曦,其男友叫唐宇揚。也許是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曹新明和陳曦及其男友很快便熟悉了。陳曦也喜歡看書,也‘很喜歡《地壇》。“以前讀,以為懂了:現在再讀,以為更懂了。”陳曦說,曹新明很贊成她的說法。
峰回路轉,堅強求生
聊得多了,曹新明得知陳曦比自己小兩歲,病情比自己輕。她是河南新鄉長垣人,高中畢業后便到鄭州打工,在打工期間認識了現在的男友唐宇揚。由于沉溺于二人小世界,陳曦根本沒覺得打工有多艱辛,日子像撒滿了陽光一樣燦爛。
可幸福的日子是短暫的,陳曦被確診患有尿毒癥,貧窮的家境讓她不敢幻想去換腎,好在男友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安慰鼓勵她。
偶爾曹新明在走廊路過時,發現唐宇揚經常在窗口發呆,他的嘆息聲讓曹新明聽了害怕,他不知道他們的愛情能否經受住現實的考驗?
一天晚上,曹新明從食堂回來,見陳曦伏在床上嚶嚶地哭,他顧不上休息,趕緊走了過去。在曹新明的反復追問之下,陳曦才顫抖著手遞給他一張便條。“……不是我不想陪你一生一世,只是你這種病何時是個頭啊,再說了,即便病癥能好點,可你的身體能生孩子嗎?我是家中的獨子,不能傳宗接代,我無法向父母交代啊……”
失戀的打擊、病痛的折磨、可能被拖垮的家、死亡的陰影,讓陳曦僅存的一點求生的勇氣喪失了。曹新明反復在心底嘀咕的事情終于發生,他不知道眼前這個柔弱的女孩能否挺過去。
那天晚上,曹新明沒敢休息,他擔心陳曦會走極端。果然,在病房快熄燈前,陳曦不見了,曹新明氣喘吁吁地爬上了病房的樓頂,陳曦果然在這里。曹新明立即走了過去,可他卻不知如何安慰陳曦,只得將自己被拋棄的遭遇和盤托出。聽后,陳曦十分驚訝,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個還天天看《地壇》、臉上經常帶著笑容的大男孩竟然也被女友拋棄過……
“同是天涯淪落人”,同樣的病情、同樣的遭遇、同樣的心路歷程,將曹新明和陳曦不知不覺間拉得更近。求死很容易,可親人怎么辦?曹新明用同樣的話開導陳曦。在曹新明的鼓勵下,陳曦安靜地回到病房。
在隨后的化療中,曹新明經常幫助陳曦帶飯,而且將一些喜歡的勵志書送給陳曦,希望她能從中得到生活的力量和勇氣。兩個人相互打氣,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兩人的話越說越多,兩人的心也越走越近。
2006年9月25日是陳曦的生日,曹新明從有限的積蓄中拿錢悄悄訂了一束紅玫瑰,讓人送到了病房。“陳曦,讓我和你一起面對所有的磨難,一起求生!”病房里頓時響起了支持的掌聲和祝福的歡呼聲,陳曦的臉紅了,在死亡前還能愛一次,這也許就是上天的眷顧吧,她沒有理由不去珍惜。
2006年12月,經過一階段的治療,曹新明和陳曦的病情慢慢穩定了些,為了省錢,兩人決定出院。在鄭州北郊的柳林鎮,他們以每月120元的價格租了一間小房子,平時去藥店拿藥吃,再定期去醫院檢查、治療。
因為兩人身體都比較贏弱,干不了體力活,不能打工,他們只好在附近的城中村撿些破爛收點廢品,累了就在家歇歇。日子過得雖說很苦很艱難,但兩人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布置得很溫馨的小屋里常飄蕩著幸福歡樂的笑聲。
愛能創造奇跡,有愛就會有奇跡。因為兩人都很注意吃藥治療和休息,又有愛的激勵、鼓舞和扶持,2007年春節過后,陳曦的身體越發好了,他們決定開始求職。
2007年3月底,陳曦通過一家家政公司找到了一份照顧老人的活。雇主是80歲高齡的老太太趙麗云。她和老伴都是退休老干部,老伴1999年便撇下她去世了,兩個人又沒兒沒女,雖說老頭子還有幾個侄子,但畢竟不是親骨肉,基本不走動。空蕩蕩的房子里,平時只有一個孤零零的老太太呆著。老太太雖說眼不花、耳不聾,但因有高血壓、心臟病,手腳也都不大靈便了,身邊非常需要有個照顧的人。
陳曦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她經常變著花樣給老太太安排飲食,陪她聊天解悶,天氣好時便陪她去公園里走走坐坐。雖說一開始講定的是小時工,午餐兩個鐘頭、晚餐三個鐘頭,周末打掃衛生額外加三個鐘頭,但陳曦幾乎每日都將大半天的時間花在了老太太身上,有時還拉來曹新明做幫手。
在陳曦之前,趙老太太也曾雇過幾個家政人員,不過不是干活毛糙、敷衍,就是手腳不太干凈。只有陳曦,讓老太太很滿意,贊不絕口。陳曦不僅衛生做得好,而且飯菜做得花樣多也很合老太太的胃口,買菜的賬目也一筆筆記得很清楚,從沒有一毛錢的差錯。
2007年7月的一天下午,趙老太太在家里心臟病突發,人事不省。幸虧被陳曦發現了,她趕緊撥打了120,這才將老太太從死神手里拽了回來。
其實那個時間段,并不是陳曦做家政的時間,只是陳曦知道老太太的身體情況,擔心老太太萬一有個閃失,身邊又沒有個能使喚的人,所以,有空便經常去老太太家“看看”。
經過這件事,陳曦陪在老太太身邊的時間就更多了,有時老太太希望夜晚陳曦能住下,陳曦也會留下來:有時去不了,陳曦就讓曹新明過去“看看”。對這個腿腳勤快,不偷懶,盡心盡力的姑娘,趙老太太是越看越喜歡。
苦盡甘來,花好月圓
相處的日子久了,趙老太太也知道了陳曦和曹新明的經歷。她對陳曦的喜歡中又添了疼惜,唏噓好人沒好命,老太太經常絮絮叨叨地說:“一個多好的姑娘,年輕輕的,你們倆都得了這樣的病,老天爺真是不公平。”
曹新明撿破爛收廢品,陳曦照顧趙老太太,定期去醫院檢查治療,日子就這樣幸福而平靜地流淌著,也許沒有未來,但惟一能把握的是現在,這已足夠。
2009年5月20日,趙老太太讓陳曦喊來了曹新明。當著兩人的面,老太太將一份公證書遞給了陳曦,用鄭重又嚴肅的語氣說道:“小陳來照顧我也有很長時間了,不僅將我這個老太婆照顧得很好,還救過我的命。你們兩個的經歷我都知道,我也想過了,我也沒多少錢,一點退休金也都被我這不爭氣的身子糟蹋了,幫不了你們啥忙,只有這套近百平方米的房子還值點錢,等將來哪天我不在了,這房子就是你們的了……”
看著公證書,又聽了老太太一席動情的話,陳曦和曹新明都很吃驚,她突然想起了為何有一次趙老太太要她和曹新明的身份證復印件,當時她就很詫異,可趙老太太卻說她是想留著做個紀念,沒想到老太太竟會這樣做。
兩人都覺得他們是無功受祿,極力勸老太太取消公證。“趙姨你想幫我們,我和新明都很感激你。”陳曦淚眼婆娑,“我們和你非親非故的,說啥也不能要你的房子,那樣我們成啥人了?別人還不說我們是貪圖你的家產,才這樣賣力服侍你,那樣我們就被看成心懷不軌的小人了……”
“前段時間,我那幾個遠方的親戚都來過我這,我有事求他們時,沒一個人過來,我知道,他們都是惦記我這房產呢,你說我能給他們嗎?咱們雖說非親非故,但我覺得你們小兩口人不錯,又是在患難中建立的感情,上天都眷顧你們,我當然也要做個順水人情啦,希望你們以后能治好病,白頭到老……”
兩人拗不過老太太,權且答應了老太太,收下了公證書。自此,陳曦和曹新明在老太太的一再要求下,搬過來和老太太住到了一起,成了一家人。陳曦和曹新明也像女兒、兒子一樣盡心盡力地照顧老太太,除了夜間休息,老太太走到哪身邊都沒有離開過他們倆。
2010年1月18日,趙老太太上床休息后悄然而逝,陳曦和曹新明像親人一樣料理了老太太的后事。
然而幾天后,趙老太太的幾個侄子卻找上門,要趕走陳曦和曹新明,收回房產。陳曦和曹新明拿出了那份公證書,可他們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們不相信嬸嬸會將這么大一筆遺產拱手送給了一對陌生人。隨后,他們找到了公證處查詢資料,公證員出示了相關的材料,趙老太太的侄子們這才息事寧人。
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兩人以更加積極的人生態度生活著。“命運可以打倒我們,但打不垮我們。”曹新明千萬遍地對自己說,“不論將來的路有多難走,我和小曦都會攜手共進,攀登我們的人生之峰。”
2010年清明節那天,曹新明和陳曦一起來到趙老太太的墓前掃墓。也算是遵照趙老太太當初的心愿吧,近日,他們已打算將趙老太太贈予的房產出賣,然后尋找合適的供體進行換腎。因為,像他們這種病,只有換腎才是最佳的選擇。
當筆者得知這個動人又略帶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時,當即被打動了。2010年5月,風雨瀟瀟的一天,記者趕赴約定地點,在依稀的淚光中,陳曦動情地說:“相同的病,相同的遭遇,讓我和新明走到了一起,我們都被人拋棄過,但我們現在都已沒有怨言和怨恨,因為我們也被人眷顧著,也被人愛著。我們遇到過人生的灰暗,也擁有了人生的美好。我們不會再輕言放棄,我們倆現在最大的感悟和心愿就是:活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