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陳女士一年前安置了宮內節育環,數月前開始感覺到腹部疼痛,CT發現膀胱內有一個5厘米×6厘米大小的腫物。后經膀胱鏡及床邊B超檢查,發現膀胱腫物系膀胱后壁、乙狀結腸和子宮黏連形成的炎性包塊,其內包裹金屬異物,結論是宮內節育環異位所致。
節育環異位的發生較為罕見,但關于節育環在身體內“游走”的新聞近年來時有報道,如誤入膀胱、腹腔等等。節育環異位的原因是什么?與性生活是否有關?哪些征兆需要女性朋友們特別注意?
節育環全稱宮內節育器,俗稱避孕環,是一種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器具,由金屬、塑料或硅橡膠制成,通過引起子宮內膜的無菌炎癥,影響受精卵著床。絕大多數育齡期婦女放置節育環后沒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會出現白帶增多、腰酸、小腹隱痛、月經過多等副作用。
節育環異位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并發癥,指凡宮內節育器部分或完全嵌入肌層或異位于腹腔、闊韌帶等處,可分為:①部分異位:節育環部分嵌頓入肌層。②完全異位:節育環全部嵌頓入肌層。③子宮外異位:節育環已脫離到子宮外,處在盆腹腔中,甚至進入膀胱、大腸等臟器內。
異位與技術及環質量相關
節育環異位多發生于哺乳期上環的婦女。在技術上,主要由于一些基層醫務人員未能嚴格掌握上環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術前未查清子宮大小及位置,術中操作不當和粗暴造成子宮穿孔,以致節育環異位于盆腹腔中,甚至置入膀胱、大腸等器官內。在環的選擇上,一是環號偏大,當子宮肌層運動時環可損傷子宮內膜和肌層,久之而發生穿孔;二是選用的金屬單環變形能力好,放置時易穿出子宮。故產后、人工流產后的婦女盡量不要選擇金屬單環,應選擇其他類型的節育環,并且根據宮腔大小選擇合適的型號,且于術后1個月行B超檢查節育環位置。
此外,放置時間過長將使節育環的光潔度下降,增加嵌頓于子宮肌層的機會。尤其是絕經后子宮萎縮,肌層變薄,節育環易損傷宮壁,發生嵌頓,甚至異位于子宮外。故提倡絕經期婦女于絕經后半年至一年取出節育環。
腹腔鏡介入為手術導航
節育環異位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目前,對進入腹腔的節育環,腹腔鏡下取出異位環較開腹手術效果更好,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輸液日數、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均優于開腹手術者。腹腔鏡視野清晰,可調性范圍大,不僅可清楚的看清盆腔全景,亦可變換角度,探查腹腔大部分,對于術中尋找異位節育環有極大的優勢。而開腹手術僅局限于切口下的小范圍,術中尋找異位節育環視野局限,常導致術中臨時擴大手術切口及暴露困難等缺點。
性生活會推波助瀾嗎
性生活時,尤其是性興奮期,子宮平滑肌不隨意收縮,子宮周期性的運動和正常性生活引起的子宮節律性收縮會加壓于節育環。但節育環具有彈性,能適應宮腔形態變化和子宮運動,因此,只要環的大小及形狀選擇合適,子宮肌層的運動包括性生活引起的子宮節律性收縮,均不會引起環移位。即使在子宮收縮時避孕環有所下降或異位,也會因彈性而復位。
異位部位與輕重有征兆
輕度節育環異位(如節育環部分嵌頓入肌層)一般沒有臨床表現,或僅有小腹不適、月經輕度增多或白帶增多等。完全異位(節育環全部嵌頓入肌層)和子宮外異位(節育環已脫離到子宮外)臨床表現明顯,如小腹疼痛、月經過多,合并感染則有膿性白帶;若節育環異位進入膀胱,則會引起尿頻、尿急、尿痛、尿閉等;若進入大腸,可出現便血或膿血便、肛門重墜等。
育齡期上有節育環的婦女,出現以上臨床表現,按常規治療無效時,應進一步檢查,如B超、CT等,排除節育環異位的可能性,及時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