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養生?古人早有精辟見解,宋代先賢真德秀《春月歌》曰:“嘗聞避風如壁箭,春風多厲須防患。況因陽發毛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大意是說躲避賊風如同依靠墻壁阻擋弓箭,春季多疫氣,導致傳染病爆發流行,須防患于未然。況且春季陽氣宣發,機體毛孔開放,風邪一旦乘虛而入,往往造成癱瘓。
春季的主時令是風,春風蕩漾,湖波送暖,給人的是愜意。但春風并不都是送暖,伴隨而來的風邪和厲氣卻是致病因子。古代醫家把導致外感性疾病的風邪稱為“賊風” 或“風邪”,把造成傳染病流行的風邪稱為“疫氣”或“厲氣”。春季多厲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風邪有風寒和風熱之分。江南春早,“立春”后春暖花開,故南方的春季流感以風熱感冒為多。而北方早春的氣溫仍然嚴寒,所以春季前半期的流感以風寒感冒居多。風寒感冒的特征是,發熱或不發熱,惡寒(發冷、怕冷),頭疼,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吐清稀;而風熱感冒的特征是,發熱或不發熱,不惡寒,頭疼,鼻塞流黃濃涕,咳嗽吐痰稠黃。鑒別兩者的關鍵是有無惡寒。治療上更是迥異。治療風寒感冒,代表性的傳統中成藥是通宣理肺片;治療風熱感冒,代表性的傳統中成藥是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片與羚羊感冒片。
我國北方人在早春應適量多吃溫熱性食品,如羊肉、骨頭湯、蘋果、柑橘等,有利于抵抗風寒之邪。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后半期宜多吃甘寒養陰食物,如鴨肉、藕、梨、香蕉、荸薺等,有利于抵御風熱之邪。另要強調室外鍛煉,可選擇快走、慢跑、打太極拳、跳舞、打球等,貴在持之以恒。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春季風邪厲氣。
《春月歌》講,感受春季風邪可以使人癱瘓,是什么道理?現代醫學稱癱瘓為腦中風,祖國醫學認為其發病機制是肝郁化火,火極生風,風火相煽,挾痰挾瘀,橫竄經絡,經絡不通,導致癱瘓。這種中風是“肝風”內動,特稱為“內風”。春季風邪致癱瘓是“外風”引動“內風”的結果。早春時節,寒冷的氣候(外風)作為物理因子,對腦血管是惡性刺激。中老年人已經硬化的腦血管,不堪寒冷因子的惡性刺激,容易痙攣,甚至破裂出血,導致癱瘓;或血液遇寒則凝,形成腦血栓,造成癱瘓。
早春室外鍛煉的時間不宜過早,應避開早晨寒冷的氣候。在飲食方面要做到粗細糧搭配,以素為主。肉食宜適量,應以脫脂牛奶和雞肉、魚肉等白肉為主,少吃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另外要經常吃具有抗凝作用的黑木耳,以預防腦中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肥胖的中老年人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