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女士患有糖尿病性腎病,病情一直在發展、惡化。接受腎囊內糖皮質激素注射后,病情有了明顯好轉。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患糖尿病,高血糖、血液動力學障礙及釋放炎性介質導致腎小球損傷,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進行性損害。長期蛋白尿和糖尿病本身蛋白質代謝失調,引起低蛋白血癥、腎病綜合征,最終導致尿毒癥。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研究發現,炎性因子與腎病的發生和進展有關,應用抗炎性因子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可以阻止或延緩腎病進展。但是激素會帶來一系列副作用,如血糖增高、感染、潰瘍、骨質疏松、高血壓、股骨頭壞死、水腫等,因而不適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
如何減少藥物毒副作用而又達到治療目的呢?國際上治療腎病的有效方法是腎囊內藥物注射療法。藥物進入腎囊后,腎臟脂肪囊作為藥物貯存場所,使藥物通過彌散作用進入腎組織,在腎臟局部持續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起效快,維持時間長。同時,分布于血漿及其他臟器的藥物量減少,毒副作用及合并癥明顯減少。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吳憲鳴說,在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腎囊內注射時,應盡量使激素藥物局限在腎內,設法減少其腎外分布。這樣既達到治療腎病的目的,又可減少藥物全身分布帶來的毒副作用。糖尿病腎病彌漫增生型患者經此方法治療后,不但減少了蛋白尿,而且不會加重糖尿病病情。
實施腎囊內注射之前,要先給病人做一個腎臟穿刺,送病理檢查,以明確腎病類型,確定治療方案。腎囊內注射在B超指導下進行,由于每個人腎囊結構不同、厚薄不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穿刺部位,將藥物準確地注入。一般每周注射2次,共需治療16~20次,可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