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過孩子的女同志,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經歷過產后復原這一段特殊時期,而惡露是這一時期特有的現象。
妊娠后子宮內膜蛻膜化(稱子宮蛻膜),產后會發生脫落(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粘液等分泌物經陰道排出,即為惡露。正常情況下,產后3~4天內惡露色鮮紅,量多,有時帶有血塊,其后轉為色淡紅,最后是約持續3周的白色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沒有臭味,持續4~6周,總量為250~500毫升。但有的產婦產后6周過后,仍有發紅的惡露,甚至有臭味,即我們所說的“惡露不絕”,是怎么回事呢?
“惡露不絕”八宗罪
1.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子宮逐漸恢復的過程稱子宮復舊(約需6周)。子宮復舊使得胎盤剝離面的開放血管于產后迅速閉合,血管內有血栓形成,出血逐漸減少直至停止。若因復舊不良出現血栓脫落,可引起晚期產后出血,表現為“惡露不絕”。
2.胎盤、胎膜等組織殘留:產后未仔細檢查胎盤、胎膜的完整性,致使部分組織殘留、黏附于宮腔內,變性壞死。其脫落時底部血管暴露,引起出血,血量時多時少,內夾血塊,并伴有陣陣腹痛。長期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突然發生的大量出血則可使患者休克。
3.蛻膜殘留:蛻膜多在產后一周內脫落,并隨惡露排出。若蛻膜剝離不全,長時間殘留,可影響子宮復舊,繼發子宮內膜炎,表現類似于胎盤胎膜殘留。
4.宮腔感染:多伴有胎盤胎膜殘留,亦可由產前宮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所致,還有可能是產后不注意衛生(如產后不滿一周即盆浴等)所致。惡露不絕且有臭味,腹部(特別是宮體)有壓痛,甚至發熱,查血象可見白細胞總數升高。
5.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近些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引起“惡露不絕”,甚至切口裂開引起大出血的報道已不罕見。切口愈合不良致使血竇重新開放,多則出現大量陰道流血,甚至引起休克,少則“惡露不絕”。
6.絨癌等滋養細胞腫瘤:發生率很低,但應當慮及。前不久,有一位產后2個多月陰道惡露不絕的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吃過許多種藥物不見好轉,最后在我院確診為絨癌,經化療痊愈。
7.某些藥物所致:如過多服用“生化湯”等活血化瘀的中藥和張擴血管的西藥,往往會表現為陰道少量紅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凈。
8.其他:如一些無知的丈夫在產褥期強迫與妻子行房事,造成陰道黏膜破裂、子宮內膜感染;有些產婦長期不下床活動,或未能充分休息,過度疲勞,等,影響子宮復原,不利于惡露排出。卵巢功能恢復過程中激素波動,也可使產后1個多月仍有少量咖啡色惡露。
對癥治療“惡露不絕”
少量或中等量紅色惡露,無確切組織殘留,應給予廣譜抗生素、促子宮收縮藥物及對癥支持療法等;懷疑胎盤、胎膜、蛻膜殘留或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良者,清宮多能奏效,清出組織需做病理學檢查,術后繼續給予抗生素及子宮收縮藥物;懷疑剖宮產術后刀口愈合不良,應住院(僅少量陰道流血,給予廣譜抗生素及對癥支持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出血量多,宜手術治療);宮腔感染者,應用廣譜抗生素;腫瘤所致者,積極診治腫瘤;及時停用引起“惡露不絕”的某些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