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應不可小覷!趙本山腦出血的報道引起了老年朋友對腦出血的關注。對比名人與百姓的治病情況,大家產生很多疑問和誤會。
誤會一:腦出血外科手術比藥物治療好
姜大伯的老伴65歲,突然感到劇烈頭痛,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立即就醫,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住院后進行降顱壓、防止再出血等藥物治療,幾個月后才逐漸恢復。姜大伯想,手術是不是比單純用藥好得快一些?因為老伴不是名人才未安排手術?
在20世紀70年代,腦出血基本上都是采用藥物治療。80年代后,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外科也成為治療腦出血的手段之一。外科治療一是開顱,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二是微創介入治療,堵塞動脈瘤,防止再出血。
并不是所有腦出血都可以手術治療。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據患者病情慎重確定。外科適應癥一般為出血量較大,多在30~40毫升以上者;動脈瘤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出現腦功能障礙,如昏迷、偏癱、失語者。如果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實質出血,需根據出血量,全面分析腦出血和其他臟器情況,采用積極、穩妥的治療方法。有時要經過內外科專家討論來權衡利弊,盡量避害趨利,爭取最佳治療效果。
姜大伯的老伴年齡偏大,又有高血壓、糖尿病,但出血量較小,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相比,無創傷、風險小、恢復快,是適合她個人病情的。
誤會二:治療巨資難以承受
據媒體報道,趙本山這次手術費用高達39萬元。對于一般群眾,特別是只拿微薄養老金的企業退休職工來講,好比天文數字。
腦出血是一種比較兇險的疾病,在搶救和治療中花費要高一些,但也不至于像趙本山那樣花費近40萬元之巨。幾十年前,原河南醫學院老院長張靜吾教授生前就多次教導:“窮有窮治,富有富治,讓窮人也能看得起病。”比如盡量選用有同樣效果的國產藥,住普通病房,其他費用嚴格掌握。趙本山住在日均1 400元的高級病房,并包下同樓層的六七張病床供親友團陪護,自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
此病應在平時提高警惕,加強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好,花錢少。
誤會三:術后就可萬事大吉
據媒體報道,趙本山手術后恢復得很快,幽默依舊,喜愛美食依舊,進補河豚湯、大閘蟹、冬蟲夏草燉豬蹄,并表示要上虎年春晚。
我們都很喜愛趙本山的生動表演,理解他盼望早日重登舞臺的心情。但是,對于腦出血應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此病證明腦血管已經出現硬化和老化,雖然采用手術或藥物治療,將“破裂”處修補住了,但再次破裂的危險依然存在。另外,經過修補的裂口還要有一個恢復、愈合的過程。臨床經驗證明,手術后或藥物治療癥狀緩解后,要有半年以上康復期。
最重要的是要改變以往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愛吃大肉大魚、喜愛吃咸、油炸食物等。要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食物。工作節奏快、壓力大、精神緊張者,要多進行輕松有氧活動,工作勞逸結合,精神放松愉悅。嗜煙喜酒者,要戒煙限酒。同時還要定期進行體檢和復查,發現不良苗頭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