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第十個“世界睡眠日”,我國睡眠研究會提出“良好睡眠、健康人生”的主題,旨在提醒世人:健康成功人生必須具有良好睡眠(健康成功人生=智商+情商+睡商)。
國內外睡眠醫學研究已證實,每天下午4時左右進行有氧運動30分鐘,可使夜間“睡得香”。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打乒乓球、游泳、滑冰等。
體溫變化與睡眠規律吻合
睡眠與覺醒行為是人體抑制與興奮功能平衡的表現,它們彼此相互調節。運動時在神經-內分泌調控下,大腦皮層和覺醒中樞興奮性明顯增加,機體參與運動的器官(如循環、呼吸和骨骼肌等)活動增強,產熱和散熱增加,體溫升高;運動后出現相反變化,興奮性和活動降低。這些變化與睡眠節律變化相吻合,有利于誘導和促進深睡眠。
增強新陳代謝有利夜間睡眠
運動時呼吸頻率和幅度增加,肺通氣量以及吸、耗氧量增加;同時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強,使心輸出量增加,動脈血壓升高,大腦、肝臟和肌肉骨骼血管的輸氧能力增強,可使老年人心、肺功能增強。此外,運動使肌糖元和肝糖元快速分解,膽固醇的分解代謝增強,一可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減少多余脂肪存儲,防止肥胖及與相關疾病的發生;二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清除血管壁內脂肪組織,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這些作用都有利于夜間深睡眠量呈正比增加。
乳酸效應促進睡眠
運動后體內乳酸產生過多,一方面蛋白結合鈣減少,游離鈣增加,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而啟動睡眠;另一方面乙酰膽堿釋放減少,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肌肉放松,易促進睡眠。
改善大腦和內臟功能促進睡眠
1.改善大腦功能(振奮精神、鎮靜止痛和降低焦慮抑郁反應),如內啡肽效應。有氧運動中腦垂體分泌釋放一種強大的β-內啡肽(類似嗎啡類激素),醫學證明內啡肽的鎮痛作用比等量嗎啡強200倍,是最好的生理性振奮精神和鎮痛劑。
2.有氧運動中機體的代謝活動增加,有助于消除積蓄在體內的腎上腺素(這種激素使人處于緊張狀態),降低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數目和敏感性,降低心率和血壓,減輕特定應激源的生理性反應,減緩緊張、焦慮抑郁情緒。有氧運動作為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能改善和促進睡眠。
3.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腦皮質和神經、體液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各系統、器官的調節機能。
4.增強消化系統功能,增進食欲,促進胃腸蠕動,防治便秘等疾病。
5.鍛煉人的意志,增強毅力,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相關鏈接:美國著名的預防醫學教授庫珀是“有氧健身運動”的創始人。有氧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間斷和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在中等或以上,衡量標準是運動時的心率適度增加(心率=170-年齡)。假如您的年齡是60歲,運動前心率是70次/分,運動中最高心率是110次/分,運動前與運動中心率相差40次/分。運動后身體微微出汗,以無疲勞感為宜。每周鍛煉4~5次,每次至少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