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劉女士,67歲,患糖尿病15年,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用過多種降糖藥,血糖時高時低。不得已用上了胰島素,每天注射諾和靈30R(早餐前20單位,晚餐前18單位)2年,血糖仍控制不佳。患者體重70公斤,身高1.60米,體重指數27.3,空腹血糖10.0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8.2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9.5%。但是空腹C肽正常,表明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是正常的。考慮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是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因而加用了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每日一次(4毫克)。1個月后空腹血糖7.5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1.2毫摩爾/升。3個月后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8%,胰島素用量也由原來的每天38單位減到24單位。
解讀:美國科學家發現,糖尿病人在血糖完全正常的25年前即存在胰島素抵抗,糖尿病人90%有胰島素抵抗。患者胰島素分泌并不少,有的甚至增多,但對胰島素不敏感,或者說胰島素質量低下,是胰島素增敏藥的最佳適應癥。
胰島素增敏藥 (即格列酮類藥物)是一種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但能從多角度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既能降低胰島素抵抗,又能保護胰島細胞功能。目前主要有羅格列酮(太羅)和吡格列酮兩種,其作用主要是提高肌肉、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對于胰島素分泌遲延者可使其分泌正常,降低餐后高血糖,從而減少胰島素的過度分泌,使胰島細胞獲得休息。還可降低血糖和游離脂肪酸在胰島細胞內的沉積,對抗細胞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胰島細胞凋亡,保護胰島細胞功能。
格列酮類藥物要做到早用藥、早聯合,貫穿糖尿病治療的全過程。國外將格列酮類增敏藥作為基礎藥,與其他降糖藥聯用,從糖耐量減低直至晚期胰島素應用階段,都能起到保護胰島細胞功能,預防并發癥的作用。但胰功喪失殆盡時,則療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