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侃侃吧 29956627
難全爸爸11:24:47
兒子十一打算和同學一起去旅游,一來考慮到他已經升入高中,課業負擔加重,我和妻子都希望他在假期能好好溫習功課;二來擔心安全問題,兒子出門后,衣食住行,哪樣我們不操心?所以強烈反對。但是他居然理直氣壯地咆哮道:“你們懂什么?!”我小時候,都是恭恭敬敬地聽父母說:“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吃這一套了。
不偷菜的園丁17:56:58
我們班的孩子都挺懂事聽話的,可是過了一個暑假,突然變得難管了。有幾個同學上課交頭接耳不說,還時常捉弄同學,挑老師毛病。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學已經受影響,加入了搗蛋的隊伍,另外一些喜歡學習的孩子,則常反映班里太吵,不能安心學習。唉,該怎么管教這些青春期的“小逆反”?
一些家長和老師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極其恐慌。事實上,逆反不一定都是壞事,敢于向權威思想和行為準則宣戰,說明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多成人已失去的逆向思維,而逆向思維距創新思維僅一步之遙,與其恐慌,不如引導、幫助,使孩子成長、進步。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這個社會變化太快,快的讓我們還沒來得及——接納,就必須直面在各種問題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甚至會使用上一輩人不熟悉的機器、軟件、程序,涉足上一代仍不了解的領域。雖然正統教育在他們心中劃上了濃重的一筆,但現在耳濡目染、切身體會到的許多信息與之大相徑庭,心中有太多的“惑”需要解。有些家長和老師卻希望以權威的姿態、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難怪孩子會不屑一顧這些“老頑固”的腐朽言論,舉起頭腦中累積的理論向多年來所公認的權威宣戰。
有些家長和老師不懂得現代教育的科學方法,有的雖然懂,但迫于社會形勢的壓力,對孩子的成績看得非常重,而很少考慮人格、人文素質、良好習慣的培養,不考慮什么樣的教育方法是適合孩子的,只是動用一切手段“壓迫”孩子向提高考試分數努力。這種單一的教育手段,怎么可能不讓初步具備個人人格和獨立思想的青少年產生反抗情緒呢?
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學壞,因為他們知道的社會上能讓孩子變壞的東西太多了,所以總想把孩子禁錮在自己認為安全的圈子里,不讓孩子出家門、交朋友,不準上網,甚至不能看“閑”書、讀報刊。但是孩子的思想和眼界豈是教科書所能禁錮得了的,他們渴望了解社會,渴望通過自己的奮斗得到長輩的認可,渴望以己之所長立足于社會。禁錮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只能引起逆反。
一道兩代人必須翻越的坎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強、有活力、愛提問題、富有批判性。但另一方面,他們不諳世故、心理不成熟、易沖動,觀察分析事物不全面、愛偏激,極易被新觀點所誘惑。很可能因為一次不恰當的思想交流而打破原有的思維邏輯,走向另一面。如一些孩子,在假期接觸了一些追求時尚、弘揚個性、愛挑長輩毛病或者自由散漫、善于鉆空子的朋友后,也被“傳染”了。“小逆反”們不善于也不愿意壓抑情緒,但這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所必須要承受的,他們必須要理解,翻越這道坎。
青少年的逆反有時是合理的,比如對課業負擔過重、體育鍛煉時間過少的抱怨不滿;有些則是內心深處自以為是、幼稚的表現,如過分強調“個性”,專門給老師出難題以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有一些是認識的錯位。
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我們應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因為成長本身就是在不斷犯錯誤和不斷糾正中前進的。“小逆反”們已經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時只需及日寸地稍加點撥提醒,他們就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并努力改正。家長和老師要做好“引路者”: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大動肝火,因為人在發火的時候是很容易說錯話做錯事的;細心觀察和捕捉孩子逆反的真正緣由和意圖,扭轉其心理偏差:多跟孩子交流,以理服人,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肯定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