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長壽,求醫問藥、熱衷于各類保健講座及書籍、服用補品等方式,讓很多人樂此不疲,但往往忽略了一個最簡單實用而有效的法寶——交友。
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社會關系堅實的人存活率增加了50%。在降低早逝率方面,交友和戒煙的效果相同,其有益程度是鍛煉的近2倍。”研究證明,友誼對健康狀況的影響有時比配偶或家人更大。
對此,退休的周老師夫婦深有感觸。當年僅24歲的兒子因禍去世后,老夫妻整日以淚洗面。親友、鄰居登門慰問,共事多年的趙老師更是一連幾天的陪伴,開導、撫慰他們,使體弱多病的周老夫婦終于從悲痛中解脫出來,開始了正常的生活。“是趙老師夫婦把我們老兩口從悲觀絕望的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周老夫婦對此常常感念于心。
這并非一家之言,有一百多項研究證明友誼對健康有重要意義。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系的研究人員,曾連續9年追蹤了5 000位居民的健康狀況,發現多朋友者死亡率比朋友很少者低了一半還多。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94名猝死病人,發現一直獲得別人關心的病人,在病發后半年的生存率3倍于缺乏他人關心的病人。同樣,瑞典研究人員對1200多名老人追蹤3年后發現,喜愛社交活動的老人與不喜歡或很少參加社交活動的老人比起來,其患癡呆癥的幾率少了40%。
研究表明,人在精神緊張時,免疫、內分泌、心血管系統等的運作都會受到影響,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繃緊,神經系統處于高度警覺狀態,損害身心健康。而友誼能舒緩緊張情緒帶來的生理影響,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美國匹茲保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次測試:讓受測試者做一項精神緊張的工作,如果受測試者有位好朋友在身旁,即使朋友并不出手幫忙,其心搏和血壓通常不會明顯升高:而沒有朋友在身邊者,則心搏和血壓會明顯升高。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勞拉·卡斯騰森指出:“不論什么時候,朋友都是貴精不貴多。”而筆者認為,每個人既需要廣交朋友,更需要幾個知心好友。朋友多不但有利于工作,也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而有幾個知心朋友,才能在關鍵時候患難相扶、同舟共濟、共度難關。在這一點上,一般的社會朋友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