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鍋腰”是廣大農(nóng)村對“駝背”的俗稱,而其“代言人”自然非清朝大臣“劉羅鍋”一一劉墉莫屬了。大多數(shù)人腦海中“彎腰駝背”與“老態(tài)龍鐘”,都是年事高而命不久者的“專利”。而實際上,它并非只是“形象”問題,其確實關平“健康”大事。
駝背者脊柱過分后凸,把兩側肋骨向后牽拉,使前胸凹陷,胸廓變得扁平。胸廓容積縮小,自然使肺的活動幅度受到限制,影響肺活量和呼吸通氣量,尤其在劇烈運動時,駝背者比正常人更明顯地感到氣急。又因脊柱后凸畸形,部分腰背肌受到牽拉,容易發(fā)生勞損。因而駝背者坐或站立時間稍長,便會感到背部酸痛,并可延伸至腰和下肢。嚴重的駝背還可引起內臟移位,影響血液循環(huán),以致彎腰、上樓以及咳嗽等,都會感到不適或加重疼痛。
中老年人多駝背,尤其是愛看書讀報又不注意姿勢的知識分子。對他們來說,注意生活細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不惹上“駝背”。如選擇適合身材的桌椅;寫字、看報讀書時要求從左側采光:坐和立時胸部應挺起,兩肩自然下垂:伏案工作時不要把兩肘同時擱在桌面上,凳子不要全部坐滿;多做戶外活動,睡眠時臥硬板床,不墊高枕;等,這些措施對于防止脊柱畸形彎曲都有很大好處。
在駝背或脊柱側彎剛出現(xiàn)時,脊柱尚有充分的活動余地,只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一般都可以矯正。駝背發(fā)生時間較久者,除一般的體育運動外,還需要做專門的矯正體操,以幫助牽伸已經(jīng)縮短的肌肉韌帶,調整軀干肌群的不平衡,加強伸背和挺胸肌群的力量,從而糾正脊柱的姿勢性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