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是人體內最粗大的骨頭,外形有些像一根短柄拐杖。“拐杖”的柄即股骨頭,頂端光滑,像白玉磨成的健身球,嵌套入骨盆兩側的窩(髖臼)內,形成髖關節,可進行伸屈、收展、旋轉等活動,站立、下蹲、行走、奔跑、跳躍等各種動作都離不開它。
股骨頭壞死是一個慢性過程。最初表面失去光澤,接著變得粗糙不平,出現凹陷,最終被壓塌變扁、變小,甚至完全消失。早期癥狀輕微,病人僅覺得髖關節輕度酸痛,也可伴有膝痛。隨著時間推移,疼痛逐漸加重,站立、行走時加重,甚至出現跛行。這個過程通常以年度為單位。常常有病人說前幾年覺得髖關節有點不適,拍了片子沒問題,幾年后再拍片已經不可挽回,只好置換人工關節。
股骨頭容易發生無菌性壞死,與人類身體結構的v缺陷有關。類人猿四肢著地行走,股骨分擔重量較少,供應血管支也與之適應。人類直立行走,股骨負重大大增加,血管支雖然增多增粗,但仍顯不足。正常情況下尚能維持代謝和生理功能,一旦遇有變故,血液供應便可能顯得不足,引發壞死。其原因甚多,常見有以下幾種。
外傷
老年人骨質疏松,反應遲鈍,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由于股骨頸血液供應較差,骨折難愈合,可引起股骨頭壞死;即使愈合,也有一部分人幾年后發生壞死。青年人骨質堅硬,一旦所受暴力甚大,傷情較重,也會發生殷骨頸骨折,由此引發股骨頭壞死者也不少見。高頻率的振動,如經常使用風鎬、沖擊鉆等工具,或開汽車、拖拉機等,也可誘發股骨頭壞死。外傷時血管破裂,內外壓力存在梯度,空氣可進人其內,引起股骨頭壞死。
長期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某些止痛劑如強的松、醋酸氫化考的松、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等,均為人工仿造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作用大致相似,臨床上應用廣泛。如不認真掌握適應證,形成濫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難以停藥;更有些假醫、庸醫、劣醫,暗以此類藥加入其他藥中,詭稱“特效藥”“專利藥”或“秘方”,給病人應用,利用其暫時的緩解癥狀作用,謀取高利和虛名,成為股骨頭壞死的重要病因。
飲酒吸煙無論佳釀劣酒,度數高低,其主要成分是乙醇。經年累月豪飲不歇,肝臟負擔加重,物質代謝不能正常進行,血液中脂肪含量增多,微小脂肪滴可能堵塞住供應股骨頭營養血管,誘發壞死。煙草毒素進入體內,可引起血管痙攣,供應股骨頭營養的血管也不能幸免,使股骨頭壞死的機會大大增加。
肥胖與慢性病如肝病、糖尿病、痛風、鐮狀細胞性貧血、胰腺炎等疾病,均干擾正常營養代謝,誘發股骨頭壞死。肥胖還增加股骨頭的負擔,具有雙重不良作用。潛水、高空飛行等,由于環境氣壓的變化,體內血流中可能產生細小的氣泡。如果堵塞住股骨頭的血管,也有發生壞死的可能。
髖關節發育不良或異常
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對股骨頭包容不夠,也可能發生無菌性壞死。多發生于4~10歲的時候,男孩較多,癥狀和成人相似。此外,還有一些目前尚不知道的原因,正在探索之中。
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依靠影像學檢查。x線片具有簡便、經濟和應用廣泛等優點,應作為診斷和分期的常規手段,但無法作出早期診斷。CT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也不能早期作出診斷。核磁共振(MRI)敏感性極高,可用于早期診斷。
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方法很多,如介入、理療、高壓氧、磁療、中藥等。介入療法是在x線透視監控下,將溶栓及血管擴張藥物直接導人股骨頭供血動脈,達到溶栓、擴張血管、改善股骨頭血液供應,阻止股骨頭壞死的發展,促進新生骨形成的目的。患者應減少站立、行走,使用拐杖,以減輕負重。效果不佳,或病變嚴重的,需要進行手術,將變性壞死的關節拿掉,換上人工關節,可以緩解疼痛、穩定關節,并矯正原來存在的畸形,使原本僵硬、活動受限的關節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應用,有良好效果。
預防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應注意鍛煉身體,講究衛生,避免外傷。老年人應注意營養,尤其是要注意補充鈣質,戒除吸煙、嗜酒等不良嗜好。注意減肥,防止痛風和糖尿病。有病到正規醫院就醫,服藥要經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