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脖子、突眼、易激動、食欲亢進……這些通常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的典型癥狀。然而,臨床上很多老年甲亢患者卻常常被誤診漏診,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姨是一位退休教師,今年65歲。近半年來,她一改過去的談笑風生,變得面容憔悴、眼神發呆、缺乏表情、心情抑郁、食欲減退,成天打不起精神。子女們急得團團轉,帶她去幾家醫院,有的診斷為老年抑郁癥,有的診斷為腦動脈硬化,吃藥不見效果。有位老醫生說她得的是“老年性甲亢”,子女將信將疑的按此進行治療,病情果真得到好轉。
王姨的癥狀看上去根本不與甲亢“擦邊”,連最起碼的“大脖子”都沒有,怎么會是甲亢呢?其實,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不如年輕人旺盛,其甲亢癥狀常常不典型,大多起病隱襲,很少有甲狀腺腫大、突眼和高代謝癥候群,所以不斷被人“忽視”。王姨患的是老年甲亢的一種特殊類型——淡漠型。除了前述癥狀外,還表現為明顯消瘦,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一旦病情延誤,易發生甲亢危象,危及生命。
另有一位62歲的患者,10多年來多次發生陣發性心房纖維顫動(簡稱房顫),在心胸專科醫院做過全面檢查,未發現器質性心臟病。出院后房顫仍常發作,使病人及家屬分外不安。患者沒有多汗、食欲亢進、手抖及易急躁等常見的“甲亢”表現,甲狀腺也無明顯增大,但可聽到明顯的雜音。而且這位病人安靜時的心率達120次/分,但她自覺無心悸感,提示她平日心率就較快,自己已適應。最后被診斷為甲亢。
其實房顫在心電圖上很容易識別,病人多表現為心悸、氣短。當老年甲亢患者出現房顫時,則說明病變已累及心臟,成為甲亢性心臟病。故在排除其他心源性房顫后,應慮及甲亢。如能及時確診并及時治療,房顫多可隨甲亢的緩解而得以糾正。
當然,老年甲亢不僅只有上述兩個癥狀,竇性心動過速、交感神經興奮、腹瀉,都不能逃脫“干系”。對老年人而言,竇性心動過速(每分鐘100次以上),即使在休息甚至睡眠時也不減慢,特別是安靜時心悸,又難以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焦慮、神經過敏、易激動、多言多動、失眠等,按植物功能紊亂或更年期綜合征治療無效的,每日排便四五次甚至七八次之多,按常規治療無效者,都應考慮是否患有甲亢。
名詞解釋:甲亢危象
甲亢危象是甲亢病情急劇惡化,導致全身代謝嚴重紊亂,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功能嚴重障礙。如診斷和搶救措施不及時,死亡率極高。即使診斷治療及時,約5%~15%的病人也難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