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愛,揣在心里時可以死去活來,但當你肯放下,也不過是一段泛黃的經歷。
蘇芩:時下最火的女性問題專家、情感心理作家,全國多家媒體情感專家顧問。著有《20歲跟對人30歲做對事》、《女人受益一生的7堂女學課》等暢銷書。
編輯:你好。
我剛剛博士生畢業,年近三十,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收入一般但工作非常穩定。跟現男友戀愛五年,三年前他碩士畢業,兩家湊了首付在北京供一套不大的房子,房產證是我一個人的名字。雖然男友條件一般,但非常愛我,百依百順。
事情發生在七個月前。一位相識多年在歐洲求學的男同學,在去美國工作之前突然向我表白,說喜歡我很久了,雖然知道我有男友,但還是希望我能考慮做他女朋友。真的太突然了,而且今年我就要結婚了,心里頓時大亂。
他隨后去了美國,我們仍然通過網絡保持聯絡。慢慢的,我發現自己愛上了他。他希望我去美國,我也認真考慮過,但是基于我倆的經濟條件都不理想,他也需要申請綠卡,去了那邊會遭遇很多問題。那段時間我非常痛苦,他因為工作不順利,一個人在美國也很不開心。我讓他回中國來,他說在中國找不到工作,又不想做英語教師(這個職業沒有絲毫技術含量,他想做專業的教師)。他一直希望我能過去陪他,但是我在中國割舍不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父母、工作、朋友、房子……我總是下不了決心。后來我們都意識到我是不可能去美國了,那段時間也就沒怎么聯系。
結果上個月,他突然辭職回了中國。我發現自己仍然非常愛他,但是他現在沒有工作,也沒錢,一年后還是要繼續去國外工作。
我今年必須結婚了,真的很矛盾。愛情和面包,在快三十歲的這個年紀,已經無法兼顧了,沒辦法不現實一點。是繼續現在穩定的生活還是選擇跟他在一起吃苦、漂泊?我最怕的是現實的殘酷會腐蝕愛情……
緣緣
緣緣:你好。
大多愛情故事,只肯寫到女人答應男人的求婚結束,留一個尾巴做懸念,讓讀者去猜測主人公日后的幸福。
但現實版的愛情故事,卻恰如張愛玲筆下的《十八春》,一對信誓旦旦生死不渝的戀人,最終還是背向而去了,世鈞和曼楨,在沒有對方的時間里,照樣結婚生子,經營一段自己的日子。于是,十八年后,因緣際會,再次相遇,那份生疏感連他們也深感不適應。曼楨說,“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當然,我明白,越是熟女,越渴望和珍惜那種心動的感覺,當青春漸行漸遠,誰不留戀那難得的悸動?戀愛,最能證明女人的存在感,戀愛,也是可以把一個渾渾噩噩的凡人拯救出泥潭的良藥。
同時,女人還有另外一種心理情結: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
簡單點說,當一個人向你表達好感之前,你可能不會對他有任何的情愫,但是,一旦他的“愛”字出口,女人的心里,翻江倒海都是他。可以說,這樣的女人,愛的不單單是某個人,她需要的是那種驚心動魄愛的感受,她是渴望被愛的女人,她需要用一段新鮮的戀愛來一解感情之渴。
所以,目前情況下,倒建議你該審視下自己跟未婚夫的交往形式了,是不是年復一年不變的相處模式已經讓雙方產生了情感疲憊?你也該適當地提醒他一下,戀愛是需要維護的,維護所花費的成本越高,戀愛的性能便也越好。
目前,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肯定的,還是認為選擇跟未婚夫踏踏實實結婚要更穩妥。畢竟,真要放棄一切追尋愛情,這極有可能是一條太坎坷的路,未來的生活里,兩地分居、經濟壓力、親人的不理解、生活觀念的不同、與前男友的恩恩怨怨……想想這些,能應付得來嗎?那股愛雖然撓得你心頭癢癢,但愛過之后不見得你能得到更多。
一個女人,活到三十歲,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男人都心甘情愿把自己投過資的住房劃到女友名下,也絕不是所有男人都肯對相戀多年的女友百依百順。雖然,時間,讓他顯得越來越平淡,但這是每一段愛,無一例外的結局。
說服自己吧:有一些愛,注定只是人生的過場戲。
蘇芩
(編輯洪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