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身體自愈的潛能》
程云林 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身體是很有智慧的,健康的不二法門,就是喚醒身體自愈潛能。本書通過大量實例,介紹了頭痛、肥胖、肩周炎、失眠等問題出現時,如何啟動自愈力。內容融匯中醫經絡理論、西方自愈療法,并引入催眠治療和潛能開發。
精彩錦句:
古人總是讓腳暖和一點(多用熱水泡腳),頭保持冷一點。使腳部壓力大于頭部,淋巴循環更好,免疫平衡也就更好。因此,古人用的都是不舒服的枕頭,石頭的、玉的、瓷的或竹子。
癥狀不是我們的敵人!美國國立醫學研究機構曾發出建議:發燒在一個星期之內的,原則上不建議退燒。高熱下,病毒無法繁殖,會自然凋亡。藥物只是減輕癥狀,過早人為降溫,很多病毒會潛伏下來。
頸椎有問題的人,脖子肌肉會有些僵硬———就像靜脈注射時,醫生用皮筋綁住手臂,血管就會腫脹———然后在顱內壓迫神經。頭痛、頭暈、咽干、鼻炎、視力下降、聽力下降……這些通知性癥狀就出現了。有人為了舒服,會熱敷頸椎,殊不知這有多危險!
可做大劑量運動的是夏天,出出汗非常好,與陽氣最盛的狀態相應。春秋兩季要適量運動,以身上發熱、要出汗又沒出汗為度。晚上與冬天一樣,多“收藏”,睡得越好越健康。白天在陽氣越來越盛的午前,九十點鐘以后運動就很好。
每次妻子頸椎病發,我總會等她睡夠了,再施行拔罐、刺血等。人睡覺時,意識少了,內在的“自我”(潛意識)就有空間來修整身體了。如果去掛擴張血管的藥水,必會使血管壁變薄,長此以往,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動脈硬化)。
疼痛會讓人變“笨”。慢性疼痛史超過六個月的人,30%~60%處于焦慮、抑郁狀態,而抑郁影響學習能力。
血氣能量不足是頸椎、腰椎疾病根本原因。很多時候,按摩督脈(用掌根從發根推到尾骨)就能起到緩解作用。“震尾椎骨”也有明顯療效。用拳輕敲尾椎最下面,每天敲五分鐘左右。
不在床上看書、讀報、看電視。睡覺時,平臥就準備一個雪碧瓶,裝滿冷水,放在脖子下面,保持頸椎的生理曲度;側臥用稍高點的枕頭,讓頸椎與脊椎正好在一條直線上。
身體發熱后,心臟啟動散熱程序,以保護內臟,這時吃冷飲,給了身體一個“停止降溫”的錯誤信號,深深傷害了心臟,心包積液增加,使人發胖。
呼為陽,吸為陰。陽是釋放,陰為收藏。深長的呼吸,在道家還有專門的界定,叫“息息歸根”,這件事做好了,根基就打扎實了。
《尋找初戀》
左元 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人生能有多少激情無悔?譬如初戀。人生能有多少純真夢幻?譬如初戀。人生能有多少刻骨銘心?譬如初戀。在這本視角獨特的原聲情感報告里,讓我們和三十三位普通人一起,回味初戀的青澀滋味,解開“尋找初戀”這個終生的情結。
第二季【婚戀白皮書】
“悅讀紀”出版
該系列由三部書組成。從婆媳關系、孩子教育、經濟大權、性愛瓶頸、情感重建等多層話題,揭示幸福婚姻的真面。《七年之癢》直指大都市里的無性婚姻,作者高克芳是繼王海鸰之后第二代婚戀小說領軍者。
《我的名字,你的姓氏》,“知性言情”作家青衫落拓延續深刻犀利風格,探討夫妻相處之道。
《我拿婚姻賭明天》,80后作家嫵冰標新立異提出“畢婚族”,引發百萬網友爭議。
《活出完整的生命》
陳陽 著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作為成年人,我們唯有察覺和接受真實的自我,才能自然成長并把握人生。本書探索生命的根源———童年經驗、“自我”的形成、生命里的“未完成事件”,提供了一幅身心靈療愈的入門地圖。
《快樂小富婆》
劉憶如 著 中信出版社
每個女人身上都暗藏“財富基因”,臺灣平民理財教主劉憶如繼《女人就是要有錢》之后的最新力作,教你開發潛能,搭上小富婆的直達電梯。本書講述了五種提“錢”致富的密碼,還介紹了實用的投資工具、理財觀念。
《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
法拉奇(意)著 毛喻原 譯 上海三聯書店
一本社會歷史、真誠懺悔與虛構故事的混合物,出自意大利女記者、作家法拉奇之手,主題涉及文學史上從未接觸過的內容———未婚母親與腹中胎兒的纏綿戀情,且涉及作者對人類生與死、愛與恨的深刻懷疑、痛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