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中學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能力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傳統的課文教學重在單詞和詞組的講解、掌握及運用,以點帶面逐步領會整個對話或整篇課文的含義,而新課標下的閱讀課教學則通過教師的逐步引導重在全文意思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具有持續閱讀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構建生動情境畫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優化提問設計,構圖明朗化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合適的問題設計能起到啟發思考、點撥思維的作用,引導學生走出疑難。課堂提問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方法。閱讀教學問題的設計重在連貫性,遞進性,它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對文段有整體的把握。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忌直貴曲,難度的增加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要設階梯,層層遞進,引出文章的主旨;提問要注意對學生回答的處理。這些環節都關系到閱讀教學質量。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一篇閱讀課 Go for it 。課文以廣告的形式呈現,介紹了商店里各種優惠的商品。在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時,我根據廣告內容,設計了如下問題。
1. What’s the article about?
2. 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e?
3. Are the things on great sale?

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全文的概貌上,緊緊抓住要點,了解廣告的內容。其次也培養學生快速尋找語言信息的能力。在詳細閱讀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的表格:
表格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找到問題的支撐點。如此由淺到深地設計問題,形成由易到難,呈階梯式層層推進的任務鏈,讓學生能最終理解全文。
閱讀課中問題的提出是具有知識性、啟迪性、拓展性的,可以促使學生在今后的reading中自己提出疑問,然后通過學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形成清晰任務圖,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map-minded,構圖脈絡化

傳統的閱讀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提高和對句子意義的理解,忽視了對文章整體的理解,讓學生養成了“見木不見林”的低效閱讀習慣。而運用腦中構圖法的圖式理論,即是閱讀到的信息在腦中形成一幅彩色的文字圖案,就像把一個雜亂無章的東西整理分類,打包上架,使起初看上去很擁擠的倉庫立馬變得寬敞起來,這就能更生動地呈現課文,可以啟發學生對內容的預測,使學生積極思考,表達觀點,從而把握全文。其次腦中構圖法有利于把以往以“字、詞、句”為中心轉移到以“語篇”為中心上來,以語篇內容為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課教學分為讀前階段(Pre-reading),讀中階段(while-reading)和讀后階段(post-reading)。運用腦中構圖法時,教師應在讀前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手段激活他們的知識圖,以先驗知識為線索對篇章進行積極的預測。例如,可要求學生根據標題,副標題,以及與文章主題緊密相關的關鍵詞的討論與介紹來對所讀材料進行預測或聯想,以此激活圖式。讀中階段,也就是理解階段,是圖式具體化階段。教師可根據具體的內容,把文中提及的物體或關系用圖式法來展示,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深層含義以及理順脈絡。
讀后階段是一個鞏固圖式的綜合,在學生對全文掌握的基礎上,利用圖式設置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給學生回答,或根據所讀材料進行各種活動。如對閱讀材料進行復述,讓學生相互交流思想等等。
例如,在教授初三中閱讀課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緊緊圍繞閱讀策略nap-minded而展開。這篇文章重在介紹籃球的歷史及其來源,因此在while-reading時我用圖片呈現了籃球架的各個部分(equipment)有ball,basket,backboard,這樣即把文中的信息轉化成圖片,有助于學生的記憶,而對于文中提及的籃球歷史,我用了以下的圖片來講解baskeball history.
使用腦中構圖的方法記憶信息,能將你閱讀到的信息構成一副彩色的文字圖案。一圖勝千言,大腦回憶圖片比文字信息更容易,更有條理。
三、猜測詞義,構圖形象化
閱讀理解首先應搞清詞義。一個英語單詞往往有多種含義,而它的具體含義只有在句子中才能確定。因此,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并非簡單的講解或知識的傳遞,而重在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來對文段的中心思想、語氣、人物的性格、事實的原由以及文段字里行間暗含的意思進行推測。初中升學考試大綱明確規定,每篇文段的閱讀允許包含5%的生詞。因此在文段中確定單詞的意思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能。確定單詞的意思首先可以根據它的詞類,和在句子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的意思來理解。
傳統的語言教學習慣于探查一個個孤立的語言點,而閱讀能力的培養則在重詞匯、段落、以及全文的理解,這些理解猜測離不開上下文的聯系。因此在做閱讀理解題時,不僅要看懂字面的意思,還要根據實際、人物的語氣和內在的含義構建情境畫面。閱讀就是推測、判斷、證實和再推測、再判斷,讓腦中畫面形象化的過程。
(作者單位:潮州湘橋區太平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