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故事:二戰時,美國在前線作戰的士兵中有一些既不勇敢,又不守紀律。心理學家便每星期幫他們寫一封家信。信中告訴家人自己在戰場上如何勇敢和遵守紀律,一段時間以后,他們果然變得既勇敢又守紀律。心理學家通過書信鼓勵引導士兵,有助于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勇敢的信念,從而使士兵們在戰場上有積極的表現,這是一個典型的暗示教育案例。暗示教育是用語言、動作、表情等間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地接受某種意見或做某事的一種教育方法,暗示教育主要通過不直接提出某種要求,而是通過講故事、打比方、作比較等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巧妙地表達出來。
這種“心理暗示”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學校教育也離不開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觀摩優秀學生筆記,暗示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針對部分學生習慣于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這一現象,我讓全班學生傳閱一位優秀畢業生的一套數學筆記,她的筆記工整清晰,不時用紅筆勾出重點,這明顯是課后重新整理的作品,凡是看過她筆記的人,無不為之驚嘆!學生在觀摩中產生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從中領悟到這位同學取得的優異成績與這份精美的筆記之間的關聯度,從而使學生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以此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努力效仿,激勵學生以重視學習過程的方式來追求學習效果。
組織學生寫主題周記,廣泛與學生書面對話,開展心理暗示。我與學生進行書面交流有“一月感悟”“我最想得到的評語”“期末復習安排”等六個主題,充分利用這一形式開展與學生的心靈交流。面對學生復習計劃這個資源,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別寫上一段話,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為他們鼓勁、加油。如:“你是個十分珍惜時間的人,也是個全方位追求完美的人,學習上有自己既定的目標,相信你會不斷優化學習過程,找尋更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計達到心中理想的高度。”“這么詳實的計劃,令人驚嘆。人人都是一座富有潛能的寶庫,等待著我們自己的開發,事實上歷來都是——‘捷足者先登’。”“許多老師都發現你學習很踏實,進步很大,我相信通過以上安排的考前復習,一定能帶給老師、家長和自己更多的驚喜。”“復習計劃的呈現,詳細又清晰,一如你有條不紊的思維習慣;作為班級的‘領跑者’,相信你在期末一定會贈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通過書面交流,激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質,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更近了。
早讀前老師率先進入教室,自己堅持早讀,實行無聲的勤學暗示。
暗示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學生易于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老師可以利用孩子的暗示感受性來影響他們的行為和習慣,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日之際在于晨,作為班主任,我十分重視學生每天學習的起始階段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言傳,更重視身教,堅持每天早早來到教室,率先開始認真早讀,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自然很快就進入早讀狀態。這是個雙贏的舉措,學生得到了無聲的勤學暗示,有助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老師也贏得了讀書的時間。
暗示是無聲的教育,與呵斥、聲色俱厲等是不相容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暗示”應用于學校教育的意義在于它以無批評地接受為基礎,對心理不產生壓力,不強迫學生接受,但使學生受到的影響卻是積極的、主動的、潛移默化的,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