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當今中職、中專教育改革的根本日的,無疑中職、中專教育的數學教學面臨新的挑戰。
關鍵詞:中職 中專 數學教育 問題與對策 創新
當前我國中職中專學校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改革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和實習等,特別是對各專業實踐課內容進行了改革。而對文化課(如數學、英語、語文)卻沒有進行相應改革,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專業課的課程改革。
一、中職、中專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生源素質總體不高
處于蓬勃發展的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夾縫”的中等職業教育在學生生源處于尷尬境地,絕大多數學生是無法升入高中而不得已選擇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他們普遍存在著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
以筆者調查的學校為例,一年級新生中有70%的學生數學在初中一年級以后就從未及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有90%的學生習慣并且愿意做簡單計算題,但對抽象的理論概念有著絕對的抵觸。
2.教學內容多課時少
中職、中專學校的學制由過去的三年制改為現在的“2+1”制,課程總學時數減少。經調查發現,大多數中等職業院校開設數學課的總課時在60-120之間,且很多學校是就低不就高,而數學課的教材、教學大綱卻多年未做相應的變化調整。
3.數學教學與專業學習脫節
由于中等職業技術學?!?+1”學制的實施,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把大量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開設時間前移。很多學校在第一學期就同時開設數學和專業基礎課,而在學習這些專業基礎課的時候卻要用到一些還沒學到的數學知識,一方面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可能使教學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可能使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而受到影響,數學知識就不能起到為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服務的作用。
4.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僵化
在教學方法上,數學教師仍然停留在“課本+粉筆+黑板”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上,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組織方式,不能將教學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缺少交流、溝通和了解,使學生學無目標、學不扎實、學無所用,最終導致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學教育流于形式。當然也有教師在課堂上嘗試采用“啟發式”教學,可是由于自身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使得這種教學方法只存在形式而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課堂氣氛仍然比較沉悶,很多時間會出現有問無答的尷尬情況。
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數學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中職、中專自身降低門檻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在高等教育機構急劇開辦擴招校、普通高中蓬勃發展的沖擊下,中職、中專學校為了穩定或擴大生源,自身降低入學要求,有的私立學校甚至沒有任何要求,導致生源質量嚴重下降。這些由于基礎知識“先天不足”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到中職、中專學校學習是為了“混張文憑”好找一個工作的想法。再加上一些教師疏于管理引導,使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甚至產生了厭惡和抵觸情緒,這反過來必然影響數學教學進度,進而加大了數學教學的難度。
2.片面壓縮數學課課時
中職、中專學校由于數學課的作用認識不足,數學課的課時量被大量壓縮。在課程設置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非常突出“專業課”的地位,在排課時有時會違背數學教學規律,在課時量上刪減了數學的教學內容。只注重單一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基礎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發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約,難以進行自我教育,嚴重限制了以后職業生涯的繼續發展。
3.教師擁有的知識體系久未更新
當前,很多教師在應對全國正在進行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上,不是主動改革適應,而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消極看待。在大多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學年設置、課程設置等進行改革之后,數學教師沒有與時俱進地看待改革,沒有對與數學教學改革相關的理論政策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沒能準確及時地把握改革的需要,適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繼續沿用自己已經習慣的陳舊的教學模式、知識體系,這最后必然制約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深度,甚至有可能使改革不能順利改下去,有悖于我們國家現在正在大力倡導的科教興國戰略,有悖于國家提倡的大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型人才戰略。
三、緩解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中數學教育問題的對策
1.解放思想,轉變數學教育觀念
在過去,我國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培養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而在當今新的形勢下,這個目標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不僅要培養大批的熟練技術工人。而且要使他們具有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數學教育在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應用性作用,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學教師要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轉變數學教育觀念,以適應新形勢下對數學教育的需求。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必須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體現“聯系實際、深化概念、注重應用、重視創新、提高素質”的特色。以服從和服務于專業課教學的需要為重點,著眼于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崗位技能訓練和素質培養需求,從專業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勞動就業為本位轉變,進行數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切實突出中職、中專數學教育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應用性。
2.優化課程結構,創設校本課程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學教育應以中專數學教學大綱為指導,建立“基礎+專業”的課程體系,適應專業教學的需求,消解所學數學知識滯后專業課程教學、學習的現象。在上面我們提到現在中職、中專的生源質量不高,并且相對以前數學的教學課時減少,這就要求現在的中職、中專應合理調整數學學科課程體系,從適應學生的多層次、多樣性的實際出發,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出發,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增強他們的動手、動腦和創新等應用能力為目標來選擇適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數學教學內容,同時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職業發展的需要,大膽創設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實情的校本課程,突出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將中專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基礎數學和實用數學。基礎數學旨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基本素質。該階段學習的是最基礎的知識,是所有學生都能學得會、用得上的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對初中數學內容的系統梳理并與之很好地銜接起來。實用數學旨在突出所學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該階段學習的是各個專業根據自身專業課程學習及實訓的特點,以及對數學知識側重點的不同而選擇的有區別的數學知識,它強調數學知識與工作技能、創新設計能力等實際應用的聯系。
3.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當前,普遍同意應該把以往數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以靜聽、苦練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意識,即所謂的轉變教學模式,而這只是一個綱,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應以具體情況來定。對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來說,由手和普通高中的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就要求這類學校的數學教師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模式,而應該采用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分層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同一個目標而形成的一種交往、合作的體驗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關系是一群個體在共同探究有關課題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在討論、爭論、對話中向前推進、發展。數學的教學過程尤其如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引導式教學、提問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或是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快樂,學習效果就會得到提升。當然要想在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應加強進修學習,加強與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如此,在面對不同的實際情況時,教師就一定能夠采取有效合適靈活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