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體育競技中也大量地借鑒了科學研究的成果和數據,本文在研究了眾多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短跑中的各項重要技術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短跑 技術 放松 擺動
隨著21世紀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短跑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演變。在訓練和比賽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更加強調與注重跑的擺動效果,注意在高速運動中整體運動環節的協調配合,強調上下肢和臂與腿的協調配合,十分重視高速跑動中的肌肉放松。可以說,現在短跑技術的突出特點是以擺帶蹬、蹬擺結合、更加突出擺動效果。
一、短跑過程中擺動技術分析
短跑實際上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所以影響跑速的根本因索是擺動力付,不是以后蹬為主的蹬伸力量。腿的擺動動作在短跑運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不斷的進步和人們的重視程度與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這種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擺動技術符合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的要求,現代短跑技術要求更突出擺動技術,強調以擺帶蹬、蹬擺結合。據研究。優秀運動員的支撐時間僅占一個復步時間的22.1%,擺動時間卻占77.9%,兩者相比為1:3.5。所以,實際上不到1/4的時間是著地和蹬仲階段,而另3/4以上的時間都在擺,如果我們在運動中只強調“蹬”而忽視了“擺”,即對占3/4時間的動作處理不好,那么,劉整個動作的影響是很大的,最終導致成績的不理想。因此,從時間上看“擺”要比“蹬”重要得多。因此新的技術觀念上要突出擺動技術的重要性,在訓練結構上要加強擺動動作的研究,掌握擺動技術的規律和生物力學特征。現代短跑技術更加注重擺動效果,把后蹬動作視為以髖為軸的擺動動作的繼續,大腿積極前擺技術有利于水平速度的發揮。跑動中重視擺動技術,注重擺蹬結合,以擺促蹬,有效的提高后蹬嫂果,從而提高跑的經濟性和實效性。
二、短跑過程中的送髖技術分析
髖關節是人體跑動的“發動機”,它的功能是通過腳與地面的接觸來實現的。以髖關節為軸的高速擺動與平動運動是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征。美國斯普拉格和伍德等學者從力學分析中得出結論:伸髖肌在速度上起著重要作用。這一點在許多大賽中已經得到證實,積極送髖技術可以增加步頻。在跑的過程中,積極的送髖動作連帶擺動腿一側骨盆產生旋內動作,這樣就加快了擺動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撐腿積極的“扒地動作”,從而縮短了支撐腿進行退讓性收縮的時間。由于送髖力量產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慣性,使人體重心迅速超越了支撐腿支點,更快的通過垂直支持階段,縮短了支撐腿進行等長收縮時的時間。良好的送髖技術能減少后蹬角度,增加后蹬力最,加快后蹬深度,從而加速了后蹬動作,縮短了支撐腿進行克制性收縮的時間。送髖使身體重心騰起角度縮小,后蹬力量加大,速度加快,縮短了騰起時間。積極送髖技術可以使跑的動作放松、協調、自然、省力。積極送髖技術加強了中樞神經系統對整個跑的技術的積極支配和調節,使中樞神經系統通過積極送髖技術和跑的技術動作聯系,協同起來,增加技術動作的實效性和經濟性。
三、短跑過程中的放松技術分析
高速跑中的放松技術就是擺動技術和擺動力量的發揮和利用,它是短跑技術的核心。一些國外研究發現,肌肉的放松能力比肌肉的爆發力和最大肌力重要得多。劉易斯、格林和當今世界紀錄創造者博爾特,就是具有較強的短跑技術放松能力的運動員。當前世界短跑技術的發展更加重視高速跑中的放松技術,經濟高效的利用能量,重視跑的動作規范化和整體的協調配合,跑動動作表現為高步頻、大步幅、重心起伏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有明顯的節奏感。近年來,隨著訓練和比賽條件的改善,高彈性塑膠跑道的普及以及訓練水平的科學化,訓練手段呈現多樣化。而放松跑技術在短跑中則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因素。通過放松可以使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協調用力,增強其靈活性,可以使髖在運動中發揮著最大的作用,以獲得高速的擺動。
四、結語
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一平動運動是現代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征。快速擺動技術是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方向。如何利用以髖為軸的擺動技術和擺動力量,是我國短跑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是高水平運動員提高短跑成績的新的有效的訓練途徑。
短跑放松技術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是短跑技術的精華。尤其是高水平的運動員,要加強放松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較強的放松能力才能取得優異的短跑運動成績。
加強積極送髖和腿部曲、伸肌群及多關節肌的柔韌性、靈活性和協調性練習。在訓練中強化加速距離的延長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是我國短跑亟待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