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師把合作學習的理念貫徹到教學活動中,使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但是,我們不無憂慮地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許多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組織課堂教學時,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尤其是在公開課上,合作學習演變成了靈丹妙藥,逢課必用,成了課改標簽,開課必貼。教師在操作中由于組織不當,調控不力,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忽視實效。怎樣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呢?筆者認為開展合作學習應做到“六個凸顯”和“六個不要”。
凸顯實效,不要只講形式。目前在一些體驗合作學習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形式上只是教師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教師提出一兩個問題,學生馬上進人分組合作學習,教室里頓時響起一片“嗡嗡”聲,有時候這種聲音像千萬個蜜蜂飛過,有時候這種聲音大得像掃機關槍似的,學生根本聽不清,教師宣布時間到,嘈雜聲立即停止。接著就是學生匯報,教師機械地讓學生拍拍手“你真棒”,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真誠的交流。實質上,這種合作學習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層面,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結構特點,不容易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且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未能積極參與,也缺乏有效的引導,于是就不能真正發揮合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優勢,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凸顯價值,不要隨心所欲。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有一定探究價值、存在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然而,有些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問題沒有精心設計,隨口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有的問題提得太難,使得學生難以回答;有的問題提得過于淺顯,不用學生討論就能脫口說出答案;有的問題提得不夠恰當,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為奧運喝彩》一課時,竟然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四年開一次奧運會?”要求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實際上四年開一次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制定的,提出如此沒有思考價值且不恰當的問題就歪曲了合作學習的本質。
凸顯自主,不要動輒合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必須留有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建構。只有這樣小組合作的時候學生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果只有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能力將削弱,學生走向社會以后將難以獨當一面。然而,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一提出問題,就立即讓學生分組活動討論交流,課堂上出現表面熱鬧的場面,可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冷靜分析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個人的能力何以得到發展?
凸顯互動,不要一枝獨秀。合作學習倡導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多邊互動。在合作學習時,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充滿溫情友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然而,有的合作學習,在進行匯報時,總是那些學習好、反應快的學生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是附和幾聲,甚至只充當“收音機”,不但爭不到發言權,而且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走了個合作學習的過場而已。許多學生恰恰是因為合作學習而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當堂發言的機會,導致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樣的合作學習豈不是成了另外一種形式上的“一言堂”?
凸顯展示,不要忽視評價。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合作學習的過程,往往忽視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果不進行準確的評價。我們倡導的合作學習既要重視過程也要重視結果,合作學習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為主要評價依據的,因此交流展示一定要以組為單位,各組發言人的結果是代表小組集體的結晶,不能代表他個人的意見。教師要樹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合作學習評價理念,遵循以評價小組集體為主,個人為輔相結合的評價原則,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也使各個學習合作小組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合作學習中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及時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
凸顯參與,不要袖手旁觀。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既要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同時教師自己也應平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交流中去,并且在與學生學習交流中善于發現學生們在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不要袖手旁觀,學生在說什么、做什么,一無所知,遇到問題也不能進行個別指導,這樣的合作學習何以能提高其質量和效果?
總之,合作學習需要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分”。在開展合作學習中,有價值的問題和有成效的合作活動是最適宜的“土壤”,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有效指導是適宜的“溫度”,而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則是合作學習的適量“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