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除了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要啟迪學生思維,培養思維能力,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核心。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就啟迪學生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問題,談淡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求知欲,使學生愿想
在教學過程中,教是外因,學是內因,教通過學而起作用,學因教而得到啟發。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把握學生思想理念,根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自己愿意去想,從而發揮內因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啟迪思維的基礎。教學時,我們應在講每一問題之前,首先向學生介紹好此問題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說明解決此問題的方法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找到這種解法,以引起學生的好勝心,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最后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和醒目的板書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全體學生都達到(要試一試)愿意想的狀態。
二、創造條件,使學生能想
愿意想只是學生學習的心理準備。要啟迪學生思維,要學生有所想,不必抓耳撓腮,教師必須為其創造能想的條件。創造條件時要注意:一是啟發的問題的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特點,太難太易都不利于啟迪學生思維;二是要在課堂造成一種生動活潑的集體思維的氣氛;三是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是要對差生進行個別指導,鼓勵他們知難而進。
三、指導方法,培養學生會想
要會想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為此,教師在講每一個問題時,首先引導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其次引導學生從各種方法中篩選出最優解法;最后由教師引導總結規律。
四、以練為主,讓學生多想
多想才能出智慧。為使學生多想,教師要改變以講為主的注入式教學為以練為主的啟發教學。一般情況下,通常采用學、講、練的模式進行教學。開始只提問題不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探討。在此階段,教師起著檢查、引導和解疑的作用。然后教師進行精講,這種精講起著明確重點、理清系統、解決疑難的作用。講后再練,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鞏固知識及了解知識的應用。這樣安排,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己練習、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課內外結合,引導學生聯想
要啟迪學生思維,就要密切聯系課內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課內所學的幾何知識去觀察和聯想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幾何圖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習慣和能力。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時,讓學生在課外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去測量樹高和建筑物的高。
以上五個方法的核心是教師引導讓學生多想和會想,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多想而達到會想,教師還必須根據教材重點、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疑以激疑,循循善誘以導思,總結規律以教思,從而通過“五想”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