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結合實際,在開放教育有關專業和課程中展開基于網絡平臺的協作學習方式及監控機制實踐探索,探討如何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和便捷的網絡平臺,提高協作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關鍵詞:協作學習 課程QQ群 課程論壇 網絡平臺
此文為甘肅廣播電視大學2006年度重點科研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06-ZD-06。
項目主持人:王華林
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式學習是網絡技術與協作式學習的一種整合,它是指在運用網絡優勢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網絡交流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支持下,以協作學習的方法探索問題的學習過程。當前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如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在協作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基本情況
1.協作學習的基本概念
所謂“協作學習”,就是指學生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并最大化個人學習的成果,而一起經歷各種變化,共負責任的一切相關行為。是通過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協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的協同工作是實現小組學習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協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學生的創新思維、小組個體之間及其社會成員的交流溝通能力、自尊心與個體間相互尊重關系的處理等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2.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呈現的特點
一是網絡技術具有有利于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理想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并為學習者主體地位的落實、學習主動性的激發提供必要的物質與行為方式基礎的特點。
二是網絡特有的功能,使得學習者可以更為高效地檢索有關信息,并獲得信息判斷、篩選等能力的鍛煉,從而有效保證學生協作學習的開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是網絡中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的交互性為學習者提供了更為開放的互動對話環境,并使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話語權得到尊重,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現實。
四是網絡課程論壇、QQ群等交流的超時空性,使課堂格局發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夠實現彈性更大的自主學習,教學良主有可能發展為必然。
二、網絡環境下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參與協作學習的情況分析
在傳統環境下的協作式學習中,協作范圍狹窄封閉,通常局限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班級內部的協作;協作時間和空間受限,協作活動只能在課堂中進行;協作小組劃分形式單一,缺乏對協作過程的數據記錄,過程性評價難以實施;難以實現全員參與,常常會出現“活躍分子”獨當一面的局面,平時不善交流、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難以擺脫心理因素的障礙參與到協作活動中等。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開放、平等、超時空的網絡環境中,利用其各種形式和功能的協作工具及自動記錄和追蹤的評價管理功能都得到解決。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以課程論壇、QQ群等為媒介的傳播信息手段減少了傳播中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在交流中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人的影響力從而體現出非人際性,使群體比面對面更專注于任務的解決。通過規定出基本的準則(以任務為主,協調動作,平等參與等)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理性能力,它慢慢去除了傳播中人的情感的成分,重點強調交流的實質并且盡量減少社會的影響力,計算機使用者更專注解決任務的特點,無疑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以探索問題為任務的學習,置于非人際性的環境中,消除無關信息的干擾使所選定的問題更好地凸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QQ群、博客、課程論壇等形式下的網絡環境的協作學習比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更能體現全員參與性和教學民主性。
三、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途徑的設計
1.任務特性的設計
協作的效果隨任務的不同而不同。網絡環境下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協作學習的設置中,“任務”模塊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若使該任務能引發探究過程中的協作機制,該任務需要滿足以下特性:任務是有難度的,必須依靠幾個人來共同承擔;任務是多層面的,可以分割成幾個部分由不同的人來完成;被分割的分任務之間不是完全獨立的,其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依存關系;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群體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有爭議的討論、對話等交互才能使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2.協作工具的設計
“對話”是協作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話”可以實現協作者認知沖突、自我解釋及知識的內在化。傳統環境下的“對話”一般表現為課堂中師生或生生面對面的交流,這種“對話”方式生動直接、親切感強、效率高,但同時由于多個交互回路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進行“對話”,其劣勢也顯而易見,針對以上問題,實現網絡環境中的充分有效“對話”,通過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可以提供“同步對話”和“非同步對話”。
同步對話生動直接、效率高,非同步對話避免了“時間沖突”,在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平臺交流下,交流雙方都可以在他們方便的時間參加交流活動,有充足的時間對信息進行編輯、組織、發送和接收,保證對話交流充分進行。
3.評價策略的設計
網絡環境下課程論壇、博客、QQ群評價策略設計的有效與否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改進和調節的功能,而且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激發作用。同樣,對于網絡協作式學習的協作,評價體系是推動其不斷走向成熟完善的動力機制。
協作學習的評價是指對學生個人的學習成果和協作績效進行的評價,其中的協作績效是指協作小組整體的學習成效。相對“個別化學習”而言,協作學習評價不僅不囿于個別學生是否掌握的一種學習方式或者取得了一些成果,而更加關注一個合作團隊是否通過協商、討論、互助完成了預定的探究任務以及個人在協作過程中是否通過與他人的交互實現了協同性的知識建構。
為了保證組內和組間成員的順利交互,協作過程的評價能有效激勵學習者的參與和交互活動,促進有效協作學習的發生。在課程論壇、博客、QQ群等協作過程中,學習者主要是通過會話協商等各種交互行為來實現,因此學習者之間的交互行為評價又是學習過程評價的重點。在評價交互情況時,交互信息溝通的頻率和數量、信息溝通的準確性、態度的坦誠性、相互信賴感等應是經常采用的評價指標。
搞好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要注意發揮好QQ群、博客、課程論壇等網絡平臺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要抓住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途徑設計幾個環節,這樣就能發揮好網絡環境下QQ群、博客、課程論壇等形式的平臺作用,取得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