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人類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適應未來的信息化發展。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時代,21世紀對教育需求的特點也就是信息化社會對教育需求的特點。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信息社會所需求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能力,基礎教育應承擔起培養這種素質的職責。
我國也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那如何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設那些內容?成了眾多教師關注的焦點。我個人認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基礎知識教學,適應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內容
由于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較少,考慮到大多數學生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有必要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做重點講解,如鍵盤與指法的教學,鼠標的基本操作,計算機硬件組成等,使學生對計算機的內部結構有所了解。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知識更新很快,我們的教學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內容,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網絡”是一個新名詞,它使學生著迷,那絢麗多姿,精彩紛呈的網頁真是太神奇了!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圖片,惟妙惟肖的動畫給“震”住了,覺得網頁制作深不可測。這個學期,我們舉辦了一次網頁制作競賽,要求將PowerPoint和Hash結合做出動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動畫作品放到自己的網頁上。比賽過后,有一個同學十分感慨地說:“原以為網頁制作都是大學生們能做的事,原來我們也能做到,而且也挺容易的。”通過實踐,學生學習了各方面的知識,還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培養創新意識
大綱規定學生上機的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百分之七十,這就是說本門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然后由他們再去指導其他小組的同學學習,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Word教學中,當學生學習基本編輯方法時,對一些修飾性操作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體會,通過多媒體系統地傳送使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在應用中有所創新,有所收獲。
三、對一些問題的講解應深入淺出,避難就易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避免講解偏、難的題目。也就是說不要過于追求細節,對一些應用軟件的介紹不必過于細化,不要把某些專業人員深入運用這些軟件時碰到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去“挖掘”探討。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避免走其他學科題海戰術的彎路,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嶄新的素質教育課程,我們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才會有所創新,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完成由學生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飛躍。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但也不能放任,應該有引導地讓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從而培養出我國所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