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華特曾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讓語文教學和生活牽手同行,生活的源泉將會賦予語文教學生命與活力,而發揮語文的魅力又將會讓生活更加充滿盎然詩意。正應如此,世界有多精彩,語文教育就有多精彩。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達到生活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最高境界。
一、讓語文課堂走向生活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語文教學的內容來源于生活這片沃土。要想讓語文教學這棵大樹枝繁葉茂,必須把它的根深扎進生活這片沃土。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具體地講讓語文課堂走向生活應聯系三個方面:
1.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學校里發生的一些新鮮事,一些校園新風尚,都可以讓學生們去說、去講、去寫。
2.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這里,學生獲得了很多知識。我們可以抓住每個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抓住自己家的特色;有的學生家長開了服裝店,則可以讓他設計服裝廣告……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高漲,家長也會倍加贊許。
3.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上去糾正一些廣告語上的不規范用字,一些宣傳標語上的不適當提法。讓學生做一些課外調查,或者收集一些資料。其次,還可以組織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說規范話。寫規范字的好習慣,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社交能力。這樣,學生憑著作品語言,跨越廣袤空間去神游時,課文語言就成了他們心理視像中的美妙畫卷。
活現生活場景,讓語文充滿生活情趣。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有的是客觀生活的描述,如果想法讓生活畫面再現,讓生活場景活現,讓生活情趣呈現,變語文學習為生活感受,變語文解讀為生活解析,語文教學一定會不如理想的境界。語文教學要順應生活的需要,讓語文彌漫生活的氣息。
二、讓生活與語文相伴同行
劉國正說:“語言是軀體,生活是血肉,思想情感是靈魂。他們水乳交融,難解難分?!薄吧钍钦麄€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
正如新課程提倡:“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學語文就是要從生活中學起?!彪S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的生活也在進步;隨著社會的多彩,學生的生活也在多彩起來。于是學生的生活也便成了豐富的語文素材。語文教學應指導學生認真去體會作者觀察、領悟、把握、表達生活的辦法,學會生活,運用人類智慧的結晶去關照、創造甚至改造現實生活,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實踐證明:緊密聯系生活,語文教學就生動有趣。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事半而功倍;脫離生活,語文教學就枯燥無味,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事倍而功半。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我們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的豐富多彩可以擦亮學生的慧眼,生活的美好滋味可以浸潤學生如夢的心靈。因而,讓語文與生活牽手同行,對于教師語文教學的把握,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總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源動力。它將改變過去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使語文教學真正活起來。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發現語文,也可以在語文中感悟生活。處于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永遠充滿了活力,是一個不斷滋長繁衍的課程;充滿人文精神的語文教學,定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語文,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昂首闊步,為他們的人生打上最亮麗的充滿人文精神的底色。讓生活與語文共舞,使生活因為有了語文而變得有滋有味,語文因為有了生活而更加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