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范圍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對我國的全面滲入,服裝設計這一新興的文化形式也很快受到國人的矚目和青睞。各類層次的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來,服裝專業畢業生也陸續走上了工作崗位。這無疑是為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可貴的基礎。然而,隨著畢業生社會信息反饋,服裝專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
服裝設計教育和服裝企業呈現出脫軌的現象,這表現在:專業教育重藝術,輕技術,重紙面,輕工藝。由于許多學校初期的服裝教學是由搞繪畫藝術的美術教師,造成了學生只會畫,不會裁,不會做,無法使設計意圖得到完整體現。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與反恩,服裝教學有了較大改進,教學中制圖、工藝教學的比重加大了,對學生也強調了動手能力,學生的專業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學生設計的服裝又脫離了企業生產的規律,在市場銷售不出去。要知道,服裝教育的成敗是通過市場來檢驗的,服裝學校只有和市場緊密聯系,使服裝設計教學走出課堂,讓學生感受市場的狀態。學生才能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當今企業對服裝設計工作人員的要求也不在僅僅是只會在紙上畫一張漂亮的效果圖,或者空有一個美妙的構思創意,卻無法實現從作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這樣的服裝設計人員已很難適應市場。
服裝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與實踐必須緊密聯系。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中提煉理論,離開實踐的理論只能是紙上談兵。首先從培養目標上人手,調整教學計劃,修訂教學大綱,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視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
服裝設計專業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實踐性?!伴]門造衣,紙上談畫”,學生的設計思維無法拓展,市場應變能力差,不少學生畢業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學知識在工作實踐中的應用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磨合。如何通過教學來縮短或提前結束學生的這一磨合期,是現代服裝教學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設計理念的更新
當今,社會科技突飛猛進,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已經漸漸不能滿足企業及社會的發展,現代設計藝術與傳統繪畫藝術不同,現代設計藝術不僅具有傳統繪畫藝術形式的美學原理法則,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繪畫藝術的思維理念傳達視覺形式并體現自身的實用價值。在我國,設計藝術遠比繪畫藝術引進的晚,國內的設計藝術教育多年來一直受繪畫藝術教育所左右,致使各類設計觀念局限在繪畫藝術的思維定式中。因而,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如何處理好藝術與技術的關系,確立對服裝設計本質的認識,將主導著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思路。
在現今服裝專業學校中,藝術化的設計作品相對較多,大多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重點強調怎么樣畫出漂亮的時裝效果圖,怎樣設計個性化、藝術性強的服裝,忽略了服裝設計的實用性和可生產性,致使學生設計的作品多數是注重體現創新的理念與藝術形式,作品雖然具有先導性文化特征,但與作為商品的服裝有著很大距離。作為一位設計師,如果長期采用這種憑空想象的設計就會產生一個惡果,雖然作品的藝術性越來越強,但離生活和市場卻越來越遠,以致出現學生設計的服裝可在各類全國性的大賽中獲獎,卻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時尚服裝。這種設計對企業來說往往不實用,企業也不需要,到企業也勝任不了設計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服裝“設計”的理解認識不夠,對服裝本身實質性的技術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在觀念認識上要給予正確引導。首先,從在校畫服裝效果圖的設計慣性中“改道”至市場化服裝設計——從理論設計到利潤設計,也就是要將設計與市場掛鉤、與企業的利益掛鉤,設計理念上要注重實際,切不可脫離市場這一重點要素。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新生與老生座談以及對相關專業畢業作品的觀摩。讓學生了解與感受服裝專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內容及能力要求,讓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清楚的整體認識,從而明確服裝“設計”的真正概念。
二、市場觀念的建立
服裝是一種商品,必須遵循商品的一般規律。從產品到穿在消費者身上,才是設計的真正完成。我們的很多服裝設計師在T型臺上的設計是成功的,但在市場上卻大都是失敗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缺乏市場意識,不懂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產品設計,服裝設計效果的優劣不是靠某位專家來評說的,而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設計師如果對自己所服務的目標市場一無所知,那將非常危險,因為其設計投產后很可能不被市場認可而造成積壓,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使之倒閉。設計師應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設計風格,但這并不等于無視市場的需求。設計師與畫家不同,不能孤芳自賞,一定要時刻注意把握市場的新動向,在保持自己的設計風格的基礎上,一定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每個細部都經營到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