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本文主要論述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數學老師深思并實踐的。
一、精彩的教學設計
一節好的數學課,取決于課堂上學生精彩的生成。而生成的關鍵則在于教師要有全面嚴密的預設。所以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
教學設計是主要以概念和理論知識傳輸為主,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有很多類似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教師難講、學生不喜歡聽的現象。例如在函數的奇偶性這節課中,針對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數學①》第33頁觀察,我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做了如下教學安排:首先,出示了兩個函數y=x2和y=|x|的圖象,讓學生觀察思考以下問題:(1)這兩個函數圖象有什么共同特點嗎?(2)互為相反數的兩個自變量的函數值有何規律?(3)規律是否對定義域內任意的自變量都成立?如此進行課堂設計主要以問題的解決作為主線,繼而自然引出偶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使學習目的性更強,也向學生滲透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二、靈活的教學模式
新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傳統意義上的數學教學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強調教師對教學的控制,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生基本上是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現代教學技術與數學的整合
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對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是深刻而廣泛的。多媒體教學具有許多十分突出的優點,可以為學生創造出圖文并茂、豐富多彩、人機交互、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在這樣一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因而大大增加了課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單調枯燥,相反會越來越有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四、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
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密切的聯系,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例:超市搞促銷活動,購買茶壺、茶杯可以優惠,有兩種優惠方法:1.賣一送一(即買一只茶壺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購買總價的90%付款)。附加條件是:購買茶壺3只以上(茶壺20元/個,茶杯5元/個)。問這兩種優惠辦法你會選擇哪一種?
此題很顯然會想到函數關系式:設某顧客買茶壺x只,付款y元,(x>3且x∈N),則用第一種方法付款y1=4×20+(x-4)×5=5x+60;用第二種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接著比較y1與y2的相對大小,就知道哪種購買方式更便宜了。設d=y1-y5=5x+60-(4.5x+72)=0.5x-12。然后便要進行討論:當d>0時,0.5x-12>0,即x>24;當d=0時,x=24;當d<0時,x<24。
當所購茶杯多于24只時,方法(2)省錢;恰好購買24只時,兩種方法價格相等;購買只數在4~23之間時,方法(1)便宜。可見,利用數學知識來指導購物,即鍛煉了數學頭腦、發散了思維,又節省了錢財、杜絕了浪費。讓學生感受自行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他們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有了自己的切身經驗體會才能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動力,也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持久有效。
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能激活學生們的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更多的經驗有待于廣大一線數學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地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