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農村遠程教育網工程的實行,模式二下載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開始步入農村小學課堂。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文字、動畫、視頻四種表現方式進入課堂,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其最大特點是有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而且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大量節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書寫板演的時間。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本人結合實踐教學,淺談幾點認識。
一、多媒體課件運用其目的是推波助瀾,而非越俎代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些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一節三年級《時分》的數學課,上課教師將教學內容圖片化,課文題目、正文內容及課堂提問等整個教學過程內容與圖片結合,共播放了20多張圖片,學生一邊欣賞畫面,一邊讀文字,結果40分鐘一下書沒看,一個字沒寫,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其效果可想而知。像這樣所有的教學內容幾乎都配上圖像、聲音,學生上數學課成了看電視節目課,這樣是絕對不可取的。這樣的教學,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動腦筋思考、動手實踐操作。多媒體課件已由“助手”越位成了“主教”,喧賓奪主。由此可見,數學教學部可以全部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來代替實踐,過多的圖片容易將知識的內涵定格為一幅幅靜態的圖像。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于學生熟悉的事物相關的數學問題,應該讓他們通過原有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想象,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縮小他們自由想象的空間。
在新課程下,對媒體課件的運用不但要促進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促進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感的形成,內涵要遠比原來深刻。一方面多媒體課件以其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絕不是將學生吸引到花花綠綠的演示上,這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方面,多媒體教學中,直接給學生呈現機構也不符合新課改理念,而是要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的正確結論,同時也不壓制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師應倡導先進而不應為之所困
在教學熱熱鬧鬧的背后,教師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多媒體所迷惑。比如有的課堂多媒體唱了主角,內容看起來五彩繽紛,實則中看不中用。學生的思維跟著電腦提出的問題轉,實際上是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表面上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只是教師的“滿堂灌”變成了“機灌”。為了避免失誤,大多教學意圖設計成“順序式”,即以按鼠標,課件按順序播放。整個課學生圍繞著課件團團轉,這樣的課堂還有多大的價值可言呢?
在新課程下,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得到充分發揮,此時多媒體與其他媒體,如實物投影、電視等,都是教師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運用的資源,教師應成為多媒體的主人,而不能被多媒體所左右,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不用,用它做什么,都由教師決定,而不是被多媒體所駕馭。
三、學生參與多媒體的制作和演示,而不是被動地吸收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這種要求下,打破了原有教學模式中多媒體課件由教師來制作并控制的常規,學生參與制作和演示,而不是被動地吸收。在教學“統計”時,可以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教師一起制作相關的課件資源,然后由學生賞識講解。這樣就體現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求。
模式二下載資源是豐富的,當教學要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時,教學活動中的許多動態性、不確定性是無法用事先做好的課件體現。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輸入和處理學生質疑、解惑的信息和課件結合起來,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隨時鏈接,以彌補單純即時輸入的局限性,也使演示課件的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四、多媒體教學還應注重解決以下問題
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②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與教材融為一體,將多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媒體。③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對講解微觀現象和抽象概念,的確是一種有利工具,但模擬與實際現象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不要過分追求直觀形象、逼真效果而傳遞錯誤信息。④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兩者各有所長,要有機地結合、各展所長、相輔相成,以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和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⑤多媒體教學的開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骨干教師隊伍,多媒體在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先進作用,是靠廣大教師來體現的,因此計算機媒體的使用和課件的開發,對農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對課堂教學中課件的運用絕對不能簡單模仿、機械照搬,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使多媒體成為推動課程改革的又力武器,優化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