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過:“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信念是根脊梁,支撐著人生的大廈;信念是盞明燈,照亮著人生的殿堂;信念是個路標,指引著人生的方向。
父親十多歲時,為了能掙些口糧,被送到了換糧的車隊。
換糧回來的半道上,騾子病了。給牲口看病的工夫,父親耽擱了一天多的時間。第二天下午,父親只好一個人往回趕。天越來越黑,風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積雪被揚得四散,天地之間灰茫茫的,看不清前頭的路。父親本打算走到前邊的一個村莊住下來,但是往前走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看不到那個村莊。
天已經徹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還是不見一星半點的燈影。父親覺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車上所有能御寒的東西,都胡亂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兩條麻袋片,搭在了還有些虛弱的騾子身上。天氣越來越冷了,刺骨的寒風發著嗚嗚的怪響,毫無遮攔地穿透父親的衣服,深入到父親的骨髓深處。
父親連車也不敢坐,也不敢選擇一個背風的地方藏起來。那種時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來,很快就會凍僵了。父親牽著騾子,明明知道已經迷路了,還是義無反顧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來。然而那一次,命運好像偏偏和他作對。車走著走著,突然掉進了一個雪窟窿,父親爬到車底下,清理了積雪,自己推著車轅,狠命地吆喝著牲口,一連試了幾次,車就是出不來。有幾次,父親想舍棄了車,自己和牲口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幾口子人指望著換回去的東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這些。后來,父親把車上的東西都卸下來,空車出來,再把東西裝上去。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父親還能搬得動上百斤的盛滿小麥的麻包,盡管凍得瑟瑟發抖而又筋疲力盡。
第二天天亮,父親發現自己趕著車在雪地上轉了無數個圈,而村莊,就在一里遠的地方。
以后的歲月,父親偶爾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意味深長地說:“人這一輩子,誰都會遇到點難事,關鍵是要學會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難,只要心里不松勁,掰腕子永遠輸不了。”
想想做做
1.父親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應對的?
2.文章結尾中父親所說的話給你什么啟示?
★智君選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