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底的一天下午,河南洛陽某重點中學內,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手持利刃,瘋狂地刺向一名同學……
一時間,學校被濃濃的悲劇籠罩著,記者經過多方采訪發現,他們的母親,是有著近20年深情厚誼的老同學、老同事,可是,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兩個少年以死相向呢?在他們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多年情深姐妹花,抵不住氣死人的“人比人”
今年40出頭的馬云莉,1987年從南京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家鄉洛陽一事業單位,和她一同被分來的還有她的好姐妹楊鵑。
馬云莉和楊鵑都是由洛陽考入南京大學的,在那個人地生疏的美麗校園里,這兩個“洛陽老鄉”結下了純潔的友誼。
馬云莉屬于典型的美人坯子,皮膚白皙,身材高挑,加之性格外向張揚,從不怯于與男生交往;但楊鵑就不同了,長相一般的她,性格內向,不大愛說話,很難引起男同學的注意。可楊鵑也有一點不輸給馬云莉,那就是成績。但那時,樸實的二人并沒想到要一較高低。
微妙的變化是從到單位上班后開始的。周圍人的東家長西家短,將這對好姐妹由單純的校園空間推到了世俗生活里。人們總愛自覺不自覺地拿她們相比較。因為她們本身大有比較之處了都是大學生,畢業于同一所重點大學,而且都是優秀畢業生。可比較的結果是:兩人的差距越來越大,而這又反過來助長了人們飯后的談興。
1991年5月1日,馬云莉和楊鵑同時嫁人了。長相好的馬云莉嫁給了一個在銀行上班的帥氣男人:楊鵑則嫁給了一位老實巴交的中學老師。1992年6月,兩人都幸福地初為人母……
雖說人比人氣死人,但說實話,心無芥蒂的馬云莉和楊鵑從未想過要在好姐妹身上爭面子。只是周圍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有意無意的刺激和影響,將兩姐妹推到了微妙的境地,不比較也由不得人啊。兩人由最初的被動地比較,自覺不自覺地變為主動地比較。可楊鵑顯然是處于下風的,不論是工作上,還是婚姻上。
剛開始的時候,同為小辦事員的她們還顯不出太大的“山高水低”來,可隨著工作時目的增長,馬云莉的優勢便凸顯了出來。一個女人如果長得漂亮,那在競爭中便自然地占有優勢。漂亮的馬云莉,長于交際,游刃有余地處理著與同事、領導的關系,不僅受同事的歡迎而且深受領導的器重。楊鵑雖說與同事的關系處得也很好,而且工作也踏實肯干,但長得很大眾化又不善言辭的她在領導那里也就是一個默默干活的小兵罷了。
領導要欣賞一個人,要栽培一個人,那這個人的進步便會非常快,有時甚至是神速。雖說馬云莉和楊鵑自大學畢業后便在同一家單位一直呆了下來,工作和生活都沒有出現大的變動,但馬云莉卻在這期間成長為一名小有實權的副局長,而楊鵑仍是原地踏步。所以,在比較中,馬云莉的心總是愉悅的,而楊鵑則總是“嘆息”的。漸漸地,兩個無話不說的好姐妹,在眾人和自己的比較中,心里便有了隔膜和尷尬。
看著“好朋友”馬云莉事業如日中天,而自己卻一文不名,楊鵑心里十分郁悶和失落。說實話,經過這么多年的“比試”,她也知道自己不如馬云莉,也不想和馬云莉比什么,可是,楊鵑與馬云莉實在太熟了,楊鵑的朋友大多是馬云莉的朋友,而馬云莉的朋友也絕大多數與楊鵑相熟,她們的朋友總是有意無意拿兩人做比較。楊鵑經常聽到朋友們在背后議論她,說她和馬云莉學歷相同,年齡相近,同一年參加工作,但10年不到,兩人已經是天壤之別,不少人甚至當著她的面說馬云莉能干,或者當著馬云莉的面說她“不行”。
這一系列躲也躲不掉的議論和比較,讓非常要面子的楊鵑無所適從,郁悶和痛苦一點一點地積壓在她的心底,讓自尊心極強的她苦不堪言,她做夢都希望自己能有些地方超過馬云莉,這樣,她才能夠在外人面前稍微抬起頭!
每次下班后,楊鵑大多回家做飯照顧孩子,她想:“既然在單位我比不過馬云莉,一定要讓我兒子強過她的兒子。只有我兒子比她兒子有出息,我才能在馬云莉面前挺直腰板,才會在大伙面前有光彩……”這個想法在楊鵑心里越來越強烈。
被迫的“競爭”,由母親移植到兒子身上
楊鵑的兒子王俊杰雖說繼承了父母的聰明,但調皮活潑不大愛學習,靠著聰明的腦瓜,成績最好時也就中等偏上:但馬云莉的兒子張文韜卻繼承了他父親的勤奮刻苦,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成績一直在全校前三名之內。
馬云莉感覺到兒子是令人自豪的,楊鵑的心里卻有了一絲絲的不快。兩位昔日的好姐妹,兩位母親的“較量”傳遞到了下一代身上。楊鵑要兒子王俊杰不能失了自己的面子,馬云莉激勵著兒子張文韜繼續爭氣。
在小學時,母親們的壓力還顯不出太大的影響。因為是世交,王俊杰和張文韜自然而然成了好伙伴、好朋友。長得有些胖胖大大的王俊杰,一直充當著長得有些文弱的張文韜的“保護傘”。
一次,老實的張文韜不知怎么得罪了高年級的同學,被人家圍著“修理”。王俊杰知道后,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為好朋友“拔刀相助”。平常,張文韜也會盡量幫王俊杰講解習題,怎奈王俊杰心思不在學習上,只有母親罵急了,才會花點心思。每次考試后,楊鵑總要拿張文韜嘮叨王俊杰,說兒子如何如何不爭氣,媽媽已經被人家比下去了,他卻還不爭氣,每次都不為她這個當母親的長臉。
兩個孩子小學畢業后進了同一所中學。那時,馬云莉已經走上領導崗位,作為普通職工的楊鵑愈發看不慣好友,覺得好友處處打著官腔,也在無形中,把自己比了下去。回到家里,她給王俊杰的壓力也就更甚。可已到青春期的王俊杰愈加叛逆,如果在小學時他還肯聽母親嘮叨的話,這時的他已是一聽母親說“成績”說“張文韜”就反感,甚至敢和母親頂嘴了。然而楊鵑并沒有意識到什么,兒子越不如她意她就越生氣越施壓。
盡管楊鵑經常向兒子灌輸“超越張文韜”的思想,可由于王俊杰基礎較差,在當年的期末考試中,他有兩門功課不及格,而張文韜卻門門優秀。楊鵑知道后,嚴厲地罵了兒子一頓。為了讓兒子趕超張文韜,那個寒假,楊鵑一邊督促兒子早讀,一邊給兒子做營養早餐。上班時間,楊鵑經常給兒子打電話,叮囑他做好她額外布置的作業……母子倆每天都要折騰到快凌晨才睡覺,而這時,楊鵑卻因勞累過度,難以入眠,總要在安眠藥的幫助下才能睡著。丈夫埋怨道:“你這又何必呢々孩子不得安生,你自己也不好過!”可楊鵑卻認真地說:“只要兒子的成績可以上來,只要他能超過馬云莉的兒子,為我這個當媽的爭光,我做啥都值!”
經過一個寒假的惡補后,王俊杰果真有了明顯的進步,開學時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測驗,結果王俊杰的總分竟然超過了張文韜,進入了年級前十名。楊鵑得知此事后,比自己當年考上大學還高興,她不但故意打電話給馬云莉問她兒子的成績,還把這個“喜訊”向很多人炫耀。為了“激勵”王俊杰,楊鵑買了一臺一萬多元的筆記本電腦作為禮物,這讓王俊杰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
2006年中考前,楊鵑向兒子承諾,只要他能考上重點高中,暑假就帶他去他最想去的九寨溝和內蒙古大草原。沖著母親的話,王俊杰一鼓作氣,以超過分數線10分順利被錄取。發榜那天,王俊杰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向同學們炫耀道:“我要到九寨溝和內蒙古大草原了,大家羨慕我吧”果真,同學們都眼紅得不得了,而王俊杰也賺足了面子。可是,讓王俊杰萬萬想不到的是,母親卻鄭重地告訴他取消旅游獎勵,還重重地批評他道:“你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人家張文韜超過分數線35分,在全校都名列前茅,你就不能考得比他好點嗎?”母親的言行,無異于在王俊杰火熱的心頭澆上冰冷的涼水,他感到失望而怨恨,他恨母親言而無信,也恨好友張文韜。他想,如果不是因為張文韜的成績比他好,他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愿望,是張文韜打碎了他醞釀已久的旅游夢,而且同學們知道后該會怎樣看待自己啊?王俊杰不敢往下想。
進高中后,王俊杰與張文韜分在了不同的班級。雖然不在一個班,但由于受母親的影響,兩人的“競爭”非但沒有因此停止,反而更加激烈了。楊鵑每次收到兒子的成績單后,一定要打聽到張文韜的成績,如果王俊杰的成績好,當然少不了表揚,可是,如果王俊杰的成績不如張文韜,也少不了一頓嚴厲的指責甚至痛打;楊鵑每次到學校去了解兒子的情況,一定會更加詳細地打聽張文韜的情況,以致不少老師在議論:到底王俊杰是楊鵑的兒子還是張文韜是她的兒子!
2006年寒假,王俊杰的期末考試又考砸了,自然他又迎來了母親的一頓“疾風驟雨”。“你說你是比張文韜少吃了還是少喝了?”“你怎么就不能強過他一回?”一句句疾言厲語,像一杷把利劍直透這個少年的自尊之心。
攀比教育釀血案,少年向朋友舉起利刃
在母親一重高過一重的施壓中,王俊杰失望透頂,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拼命,也不能讓母親滿意,索性放棄努力。想“通”了這些之后,王俊杰對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自己從小被拿來與張文韜比,責罵早就領略得不計其數,沒什么好怕的。
有了這種念頭的王俊杰,成績自然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向下滑,更別說超過張文韜了。同時,因為高手云集,成績拔尖者眾多,導致王俊杰的處境還不如小學、初中,淪落為了差等生。更糟糕的是,王俊杰又迷戀上了上網。破罐子破摔,他將現實中的種種不如意寄托到了虛擬的網絡世界中。
在母親無數次恨鐵不成鋼的嘲諷中,王俊杰升入了高三。楊鵑寄托在兒子身上的希望更大了。她指望著兒子能在高考時考上一個好大學,超過張文韜,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可“當局者迷”的楊鵑并沒意識或者說并不愿承認這點,說歸說,罵歸罵,她照舊花重金給兒子請家教,給兒子買各種營養品,但母親構“良苦用心”還是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試”,王俊杰又考得一塌糊涂。看著門門掛紅的成績單,鬼使神差般,王俊杰想到了改成績,偽造成績單。于是,王俊杰難得地過了一個平靜的“考后”。
意外的是,楊鵑在一次與兒子班主任的街頭偶遇中,得知了兒子最后一次“摸底考試”的真實成績。得知真相后的楊鵑徹底崩潰了,她感覺被兒子欺騙了。
王俊杰回家后,情緒激動的楊鵑將王俊杰關在屋里口無遮攔地罵著。王俊杰看母親像一頭被激怒了的母獅,他流著淚說:“媽媽,我求求你,別罵了。我這樣做也是為了讓你開心啊,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楊鵑哭著說:“你算算你上學至今讓我操了多少心,我真是白養你這個笨腦瓜了!你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兒子,早晚有一天你會把我氣死!”足足三個鐘頭,王俊杰在母親的哭鬧吵罵聲中,心里僅有的一點愧疚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憤怒和仇視。
深受刺激的他感到活著真的太沒意思了,沒有人能理解他,他想不通從小到大母親為什么要這樣逼迫自己。人家都說母愛是偉大的,可他感覺不到。雖說母親給他吃給他穿,但母親好像只是想讓自己超過張文韜給自己長臉罷了。要是沒有張文韜就好了,母親就不會比了。是啊,母親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張文韜,要是沒有他,要是他成績不好,我怎么會每次都受母親的痛罵奚落?王俊杰越想頭越大,將多年來所受的委屈都激憤地歸罪到了張文韜頭上。
頭腦發熱的王俊杰到一家小店買了一把水果刀,回到學校叫出了正在上晚自習的張文韜。張文韜眼見王俊杰一臉怒氣,還好心地問:“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不痛快的事了?”這句話,讓王俊杰更加怒火中燒,他咆哮著說“我的不痛快都是你造成的!”張文韜疑惑地說:“你不會是發神經了吧?”說時遲,那時快,王俊杰一邊叫著,“我就是發神經了,都是你不讓我好過。”一邊摸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瘋狂地刺向毫無防備的張文韜……10分鐘后,警車和120急救車先后趕到,在醫生的積極救治下,張文韜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因受傷嚴重,他將在醫院里住上很長一段時日,究竟能否徹底痊愈,不得而知。
2009年5月30日,王俊杰被警方刑事拘留。呆在看守所里的他目光呆滯,也許他還在為行兇傷人而懊悔吧!但最懊悔的也許要數楊鵑了,此時此刻,她再也無心拿兒子和張文韜比了,伴隨她的只有無盡的悔恨和淚水!
河南一位教育專家在談及此案時痛心地說:“這是一出典型的攀比教育悲劇。現實中教育的兩大承擔主體——學校和家庭大多要求學生向別人看齊,要努力超越別人,爭取比別人強,但卻從不要求學生看清自己,努力超越自己的過去,做最好的自己。家庭和學校已成為養成學生攀比習慣的訓練基地,家庭是攀比教育的第一課堂,學校是攀比教育的主要課堂。在本文中,楊鵑竟然將職場上的‘暗戰’移植到了孩子的教育上,長期的這種畸形攀比教育讓楊鵑的兒子王俊杰對比自己強的對手張文韜產生深深的嫉妒和怨恨,最終導致了血案的發生。如何在教育過程中正確地使用激勵措施,是家長和社會迫切需要思考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