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開店,長子打工,薪金化為高樓,成了一筆糊涂賬。然而,當父親金口一張,將高樓劃歸次子名下之后,風波出現了。長子不堪十年辛勞變為義務勞動,憤然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樓房系其打工期間的薪金所建,要求法院判令其父一次性支付十年欠薪,將樓房依法分割。
2009年底,湘西南某縣法院對這起家庭勞務糾紛案作出判決,以家庭成員貢獻率為依據判定了樓房的歸屬,部分支持了長子索討欠薪的請求。
為父打工十年,換來一筆糊涂賬
吳文波與王冬梅夫婦共生育了兩子一女,長子吳軍,次子吳斌,女兒吳倩。上世紀80年代末,吳文波夫婦開了一家裝潢店。1992年,吳軍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時年16歲的他拜父為師,成為了裝潢店里的小學徒。
吳軍頭腦機靈,聰慧好學,又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很快便得到父親的真傳,成了父親的好幫手。由于年紀小,吳軍的收入也就沒有單獨分出來,與父母的混在一起成為了家庭的共同收入。吳文波夫婦精打細算,用店里的收入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以及吳斌、吳倩兄妹倆的學費。
吳軍在父親店里做事,父親沒有給他發工資,但他沒什么怨言。家里經濟不寬裕,日常生活要花錢,弟妹讀書要花錢,能為父母減輕一點家庭負擔,他感到滿足,感到驕傲,感到幸福?!岸际且患胰耍斜匾敲唇锝镉嬢^嗎?就當是把工資存在父母那里吧!”吳軍很坦然,他覺得,父母是他結婚成家的經濟基礎,自己的薪金父母雖然沒有以工資的形式支付給他,但父母會一碗水端平,會返還給他,用之于他的。
兒子的未來的確在吳文波夫婦的規劃中。吳軍22歲的時候,吳文波夫婦給他娶了媳婦,還將一棟木質樓房安排給小兩口居住,他們則居住在另一幢木質樓房內。吳軍婚后不久即與父母分家,開始獨立生活。他白天在父親的店里做事,晚上回家居住。按理說,此時吳文波應該給兒子發工資,但吳文波牢牢地抓住全部經濟大權,只是在吳軍伸手的時候才給兒子一點錢貼補家用。吳軍是個本分人,加之1996年后,弟弟吳斌偶爾來店里幫忙也沒有領取報酬,他也就不好意思向父親索要工資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繁榮,裝潢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掙的錢也越來越多,這個家庭慢慢地有了一筆不菲的積蓄。2002年底,吳文波用這筆錢在縣城修建了一幢三層樓的磚房子。
高樓拔地而起,一家人十分高興。吳軍呢,心中的高興勁兒更甭提了,這樓房可凝聚著他的汗水。在父親店里打工十年了,除了領點零用錢外,他沒有從父親那里獲得什么報酬。父親沒說要付工資,他自然也不好開口,十來年的報酬就成為了一筆糊涂賬?,F在樓房修起來了,那可是用店里掙的錢修的,再怎么說,他也得有一份吧?吳軍心里盤算著:樓房共三層,父母一層,自己一層,弟弟一層,妹妹遲早要嫁出去的,到時候多準備點嫁妝,樓房就沒她的份了……
新屋建成后,吳文波夫婦從村里搬到縣城的新屋居住,原來住的那幢木質樓房就此閑置下來。過了不久,吳軍的弟弟、妹妹先后成家,留住村上的吳軍也另開了一家裝潢店,開始獨自經營。
分家析產誰作主,家庭風波難平息
光陰荏苒,轉眼5年又過去了。2007年底,已步入晚年的吳文波夫婦產生了與兩個兒子分家析產的想法,夫婦倆一謀劃,很快便定了盤子。
“吳軍、吳斌,我和你媽都老了。總有一天會離你們而去的。這幾天,我和你媽好好地商量了下,準備把家里的財產分一下。城里的這幢樓給吳斌,村上吳軍住的那幢樓就算吳軍的?!币惶焱盹埡?,吳文波夫婦將兩個兒子叫到跟前,吳文波先開口,說出了老兩口商量的結果。
父親的話在吳軍心中掀起了波瀾,因為城里的樓與村里的樓雖然都是一幢,價值上卻有天壤之別,父母這樣分,不是明顯偏袒弟弟嗎?吳軍是百般不情愿,不過,父親從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在父親面前,拒絕的話兒一時還不知道如何說出口。見吳軍遲遲沒有表態,吳文波接著說道:“吳軍,你跟著我干了這么多年裝潢,早就能夠獨擋一面,現在你的店子生意又紅紅火火,將來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再看你弟弟,他什么技術也沒有,你作為哥哥,要體諒體諒父母,扶持扶持弟弟。況且,你弟弟也在裝潢店幫過不少忙,出了不少力,那幢樓也有你弟弟的貢獻啊?!?/p>
本來就對父母的安排很不服氣,現在又聽父親將弟弟對裝潢店有貢獻作為分家析產的理由,吳軍心里就更不愉快。要論對家庭的貢獻,他比弟弟大得多,怎么反而分不到房子呢!“爸,你這個意見我不能接受。城里的房子我也應該分得一份?;蛘?,你將村上的兩幢房子都給我?!眳擒娊K于說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但是,吳文波夫婦決心已定,吳軍的反對沒有任何效果,當晚,父子倆一番爭執后不歡而散。
2008年3月,吳文波不顧大兒子的反對,將位于縣城的三層樓房給了二兒子吳斌。得知父親將縣城的房子過戶給了弟弟,吳軍立即找到父親論理,然而,不管怎么說,父親都不理會。“我是一家之主,分家析產我說了算?!眳俏牟ǖ膽B度十分強硬。因為分家,這對父子的關系越鬧越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8年7月,吳文波夫婦因手頭急需錢用,準備將村上那幢閑置的樓房賣掉。吳軍知情后,認為房子應歸他所有,極力阻攔。由于兒子從中作梗,購買者顧慮重重,房子很少有人問津。
吳文波意識到,有兒子阻攔,要將房子變成鈔票幾乎無法實現。為了掃清賣房的障礙,2008年8月初,吳文波將吳軍推上法庭被告席,請求法院判令位于村上的那幢木質樓房歸其所有,責令吳軍停止侵害。
法院審理后認為,訴爭所涉的木質樓房系吳文波的合法財產,其享有對該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任何人不得侵占和阻攔。被告吳軍阻攔原告吳文波出賣該房屋,其行為是錯誤的。據此,依法判決訴爭房屋歸原告吳文波所有,原告在行使處分權時,被告吳軍不得阻攔。
狀告父親索欠薪,用工付酬兒勝訴
敗訴了,吳軍并不甘心。自1992年以來,他在父親的裝潢店里干了十來年的時間,為家庭財富的積累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父母的家庭裁決一下子將應屬于他的那部分剝奪得一干二凈,讓他的十年辛勞化為義務勞動,他心里不服。吳軍早就想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兒子告老子,他怕別人背后議論他不仁不孝,一時還邁不開這一步。不過,現在既然已經被父親告了,他也就不再客氣。
2009年7月初,吳軍以父母為被告、弟妹為第三人向縣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吳軍訴稱:其自1992年以來在父親吳文波的裝潢店打工,十年的時間里吳文波未向他支付過工資報酬,他打工應當獲得的收入全部被父母占有,用于支付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及添置家庭財產。2002年,吳文波用經營裝潢店的收入在縣城修建了一幢三層樓的磚混結構樓房。他的工資成為了這幢樓房的修建資金,因而他對該幢樓房享有部分所有權。因此,訴諸法院判令被告吳文波一次性支付所欠的工資,對座落于縣城由二被告占有的三層磚混結構的房屋依法分割。
2009年11月,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家庭勞務糾紛案。法庭上,被告吳文波夫婦辯稱:吳軍在他的裝潢店里做事十年之久是事實,但他養育了原告,為原告娶了媳婦,還將一幢木質樓房送給了原告,因而,原告的報酬他以前述方式支付了。訴爭的房屋系他所建,歸他所有,分給誰,取決于他的意愿,沒有任何法律要求分家析產一定要等價分配,特請求法院駁回吳軍的訴訟請求。
法院在查明事實、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的基礎上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被告吳文波、原告吳軍及第三人吳斌共同經營裝潢店,經營期間,裝潢店的收入未分割,吳文波未以工資形式支付報酬這一事實,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足以認定。被告吳文波辯稱,其養育了原告,為原告成婚,并送給了原告一棟木質樓房,因而應視為其已支付報酬的主張,因其養育原告源于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而為原告成婚及送給原告樓房屬于贈與,故不予支持。原告在被告吳文波裝潢店打工未獲得相應報酬,其報酬被吳文波作為家庭共同收入用于修建房屋一幢,故這一幢房屋屬于家庭共同財產,凡對該幢房屋的修建作出過貢獻的家庭成員,都對該房屋享有一定的所有權。原告吳軍、被告吳文波、第三人吳斌,均參與了裝潢店的經營,他們都應當參與訴爭房屋的分割。而被告王冬梅雖未直接參與裝潢店的經營,但其從事家庭勞動,照料全家人的生活,亦應參與訴爭房屋的分割。在裝潢店的經營過程中,被告吳文波、王冬梅貢獻最多,原告吳軍次之,第三人吳斌最少,第三人吳倩則沒有貢獻。由于訴爭房屋為不動產,故只能以當事人的貢獻率為依據進行分割。據此,根據《民法通則》第71條、第75條、第78條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訴爭房屋一幢25%的產權由原告吳軍所有,60%的產權由被告吳文波、王冬梅所有,15%的產權由第三人吳斌所有。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該案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