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服裝,遠不止美觀得體那么簡單了,科學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對著裝的看法。
他們正在設計可以監測身體功能的服裝,可以轉發電子郵件和判斷人的情緒的飾物,以及可以穿戴的計算機服裝……
智能互動
科學家說,目前對織物的研究已經開始涉及讓織物有反應的階段。
設想一下吧,當你進入一個房間時,你的衣服可以改變這個房間的環境,使之適合你的偏好。今天的科學,已經完全可以提供既能和它們所處境相互作用、又能控制這一環境的外套。
巴斯大學和倫敦服裝學院正根據在自然界中發現的構造。研究這類布料。從較長遠的觀點來看,布料中的納米技術能夠使室內裝飾變成“智能”的東西,使房間改變氣味、顏色、溫度、結構、味道和聲音,以適應居住者的心情。
植入納米技術的布料甚至可以幫助你獲得健康與好心情。科學家和設計師正在研制的衣服能夠監測人體呼吸系統、心跳和氣溫調節系統。然后作出反應,改變你的健康狀況和心情。
圣馬丁中央藝術設計學院的設計師珍妮·蒂洛森一直在研制一種“智能”衣服,它永久植入了交互作用的芬芳技術。例如,能夠散發薄荷味道的衣服和珠寶,有助于減輕哮喘發作之類的病癥。
這項創新還可以用于更加浪漫的目的。將來,你的衣服可以成為檢測你身體吸引力的指示器,比如體溫的升高、心跳的加快和排汗量等,然后釋放激素,吸引異性的注意。
特殊領域的專衣
所有這一切看起來像是遙遠的夢想,但實際上,這一夢想正在變成現實,觸手可及。
在一些特殊行業,科學家已經成功地設計出專業制服,它們的功能只是針對特殊的一部分人群。比如“變色龍軍服”,這種軍服能防彈,能依照周圍的環境改變顏色,能測量士兵的心跳,能自動調整軍服內的溫度,并能檢測到生化武器的攻擊。它的面料是透氣的,平時穿著十分舒適,但在檢測到敵人使用生化武器時又能在瞬間密閉,與外界完全隔離。
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醫護襯衣”,這種襯衣帶有多個傳感器以及信號發射裝置。它可以檢測穿著者的體溫、心跳和血壓等數據。并通過衛星將這些數據傳送到醫院,便于醫院對病人實行遠程看護。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醫院可以通過襯衣上的衛星定位裝置,及時找到病人進行搶救。此外。航空服、潛水服等,也屬于特殊行業的專用衣。
日常生活中的智能衣
除了特殊行業,智能衣正在向各行業擴展,它們不再高不可攀,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貼近。
比如情緒手套,日常繁忙的工作常使人抑郁,這種手套通過檢測手掌的溫度、脈搏和皮膚的導電性來確定人的情緒。一旦心情壓抑、情緒焦慮,手上的手套就會一閃一閃地發光警告。
,
如今,市場上有一種保溫襪子,內含數十億個保溫微粒,有很好的吸熱性,可以根據環境和體溫的差別吸收或釋放熱量。平時,它可以吸收雙腳發生的熱量,減少腳汗。當雙腳溫度下降時,它又能將儲藏的熱量緩情釋放出來為雙腳保溫。
印度在幾年前推出了一款防蚊的智能襯衫,這些襯衣用化學藥物特殊處理,能防止蚊蟲叮咬,且對皮膚先害。
浙江一家公司推出了“牛奶內衣”,這種內衣是用牛奶蛋白制成的纖維與羊絨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因為牛奶蛋白纖維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而且具有保濕性、保暖性等優點,這種牛奶內衣可以保養肌膚。
不過,目前市場上的幾種智能衣并不能令科學家滿意。他們正在設計形形色色的智能衣,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電腦穿上身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化學家白川英樹,在一次進行聚乙炔合成實驗中意外地制成了一種被稱為反聚乙炔的銀色薄膜。后來,他與美國化學家艾倫·麥克迪爾展開合作,讓這種聚合物的分子接觸碘蒸氣除去其中的電子,從而使這種聚合物的結構具有與金屬相似的特點,一舉將這種聚合物的導電能力提高了1000萬倍。把這種神奇的材料用于紡織業,可制成抗靜電地毯、有辨別傳導功能的智能服裝和飾品、可以穿在身上的計算機等等。
由于這種材料柔韌性好且生產成本十分低廉,專家預測,它將使信息技術在服裝界得以深層次應用。
如今,一些可連接音頻設備和袖珍電腦的織物陸續走出實驗室,作為概念產品問世。其中,荷蘭飛利浦公司研制的一處夾克衫成了穿戴式電腦基礎部件的首選。這種夾克衫的內襯中植入了可折疊的電子線路,形成一種隱藏的個人區域網,就像連接辦公室電腦的局域網一樣,有自己的功率、控制信號,可傳輸數據。其能源來自面料上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這種穿在身上的個人局域網可以聯人幾個裝置,完成諸如來電顯示、電子信函等內容。
作為穿戴式電腦的輔助材料,智能面料不僅手感柔軟,而且可以像普通衣服一樣換洗。最終,連供電的薄膜電池也將被淘汰,用人們的體溫發電取而代之。電腦化服裝將形成一個“個人局域網”,每天一起床就自行接通電源。
獲取能量
科學家已經在尋求研制能獲取能量的布料。這種布料利用植入的納米技術,把穿著者運動時產生的動能轉化為電力。驅動電子裝置。實際上,這與目前出售的人體動能手表的原理類似。這類裝置有可能挽救探險者和士兵的生命,在更廣的市場里,可以為手機、MP3播放器和其他裝置提供電力。
除了對消費者來說的種種好處,科學家還認為,高科技服裝也許能在“拯救地球”方面有所貢獻,為當今社會中的一些生態和可持續性的問題提供解決辦法。
開花又跳舞
年輕漂亮的波哲斯卡目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康科迪亞大學教授設計藝術和數碼圖像,聲音課程,她的研究領域主要是“軟設計”:電子紡織品、有反應的衣服等。波哲斯卡設計了一套稱為Kukkia的“花衣”,衣領兩側鑲著一些由毛布和絲綢制成的花,它們能通過縫入衣服的特殊電子裝置綻開和合上。
“花衣”的花瓣由絲綢和毛布制成,并含有鎳鈦諾材料的細絲。鎳鈦諾是鎳和鈦的非磁性合金,是一種“外形記憶合金”,能根據不同溫度而變成不同形狀。一旦細絲加熱,鎳鈦諾便會收縮,使花瓣合攏,花朵合上。而如果溫度降低,細絲松開,花瓣綻開。一個定制電子板通過具有導電性的線頭同人造花連在一起,使每朵花每隔15秒鐘綻放和合攏一次。
該系統由多個可充電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提供動力,電池全縫入花衣的小袋。
顏色隨心變
人們越來越不習慣于將自己的情緒直接表達出來,但人總是渴望不斷的表達和交流,無論是和人還是環境。今天,多款隨心情改變顏色的衣服正在研發中。
研究人員在一種被稱為“blushingdress”小洋裝兩層布料的內層,植入了可以感測穿衣者情緒的感應器,感應器會根據穿衣者的不同情緒,顯現出不同的圖案和亮度,并把它們在外層投影出來。另一款叫“繭衣”的是一套緊身衣,它會根據穿衣者的呼吸起伏,點亮聚集在不同身體部位的細小的發光二極管。兩件衣服都是通過測定生理特征的感覺科技來感應皮膚信號,從而改變燈光色彩。
這兩套服裝由飛利浦設計中心“SKIN”專項小組研發而成。他們整個專項設計以預測2020年的生活風格變化為主題。他們相信,未來人類的生活,會因為更多的數字技術而變得更加敏銳,而不僅僅是讓生活智能化。
想象一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再需要偷偷摸摸觀察老板的臉色就知道他的心情怎樣,如果看到紅彤彤的警告色,那還是老老實實地干活吧:男人也不需要再絞盡腦汁地揣測貌似平靜的女人內心到底是歡喜還是憤怒,亮閃閃的衣服讓女人變得簡單易懂了。
專家稱,在今后的二三十年間,微型計算機、電話、迷你電視……這些也許都會成為內衣的一部分。不過,這一切的實現,單靠服裝企業是不行的,還需要化學公司、光學公司、紡織企業、電子設備制造商等多行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