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和調味品,營養(yǎng)豐富,品種繁多,并且由單純的蔬菜型向觀賞蔬菜型過渡,很受人們青睞。但由于其生長期較長,結果期較集中,影響了經濟效益。
我發(fā)現家種的番茄根部折斷后,又能重新萌發(fā)新芽并結果,我猜想利用番茄的再生能力,能否使番茄收獲后再生二、三茬。在兩年的時間中,我利用四個番茄品種進行了實驗探究。
通過兩年的實驗證明。番茄可以一種三收,避開了上市高峰,避免了重新栽植費時費工,經濟效益將成倍提高。
一、實驗目的:
探索番茄增產新途徑,縮短番茄收獲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實驗過程:
第一生長期的管理:
1 溫室育苗:番茄一般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育苗。當苗長到15cm以后,多煉苗以保證成活率和防止苗期旺長。
2 大田移栽:每平方米施復合肥0.2~0.3kg,或適量施用農家肥,土地深翻耙平,蓋膜提溫。4月中旬左右。按行距50cm、株距35cm定植,同時覆蓋高35cm、寬45cm小拱膜保溫。
3 田間管理:6月初進入盛花期,去膜通風,及時澆水、鋤草、蟲害較多適時噴藥除蟲,及時疏果以證果品質量。
4 收獲上市:7~8月份進入豐產期,此期上市量很大,經濟效益較低,可利用疏果以降低產量,延長收獲期,也為第二、第三收獲期的高產奠定基礎。
第二生長期的管理:
番茄分生能力很強,平日管理應打掉側芽,而當盛果后,植株偏高,須重新培育健壯側枝,才能返老還童再生二茬。
1 整枝清園:番茄生長至7~8月份結果高峰過后,在其基部留1~2個健壯的分生側枝,然后將上部距側枝5~10cm以上剪掉,同時噴灑“多菌靈”整園消毒。未熟番茄于通風處叢放,一般15天成熟。
2 追肥澆水:整枝后立即追肥,以每株施尿素0.1kg或復合肥0.15kg為宜,視情況及時澆水,以不干地表為宜。
3 架枝固定:由于再生植株旺長,一般一個月左右進入盛花期,枝條較弱,又正值雨季,應對側枝逐一架枝,以防倒伏。
4 田間管理:及時澆水排澇、中耕鋤草,每隔三天檢查枝條,打掉分生小枝,座果太多時及時疏果,視蟲害適量用藥,收獲前期適量使用“乙烯利”催熟,以保證同期成熟。
5 適時收獲:一般9~10月進入收獲期,正值市場淡季,經濟效益很高。
第三生長期的管理:
第二收獲期的后期由于氣溫較低,番茄座果多而小,植株老化,為了恢復生產應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 疏剪枝條:將過密、老化枝條剪除。保留生長旺盛枝條。
2 蓋膜提溫:按高1米、寬2米比例覆蓋大棚無滴膜,迎風處豎好風障。晚上蓋草簾保溫,保證棚內氣溫不低于10℃,白天去簾提溫。
3 田間管理:及時追肥、澆水、疏果,蓋膜一星期后噴施“虱蚜凈”一次,由于此期間氣溫較低,授粉蟲又進入越冬期,應局部噴施適量的“2,4-D”(氯化苯氧乙酸類除草劑,也可用作植物生長調節(jié))。
4 及時收獲:1月初進入生產高峰期,果實成熟前1`2天收獲,果實保溫不低于5℃,避免碰磕。
四、實驗結果:
番茄一年一收,生長期長達6個月,重新栽植一年最多二茬費事費力。而一種三收,既避開了上市高峰,又增加了產量,省事省工,經濟效益成倍提高,值得推廣。
五、注意事項
1 番茄再生宜采用早熟品種:
2 整枝一般宜在晴天進行,并適當包扎傷口,以利于傷口愈合;
3 及時疏果、催熟,集中收獲,為第二、三茬番茄豐產提供時間;
4 收獲前一星期禁止施用農藥。
(指導老師:王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