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小城涼入骨,無人不道柿子熟。紅顏未破饞涎落,油膩香甜世上無。”這首詩形象地道出了柿子成熟的季節,色、香、味俱誘人饞涎。除了好吃之外,柿子還是食療佳品。
柿子為柿科喬木植物柿的果實,性涼,味甘微澀,歸心、肺、大腸經。功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涼血止血,常用于高血壓、痔瘡出血、肺癆咳嗽及各種出血癥。入藥多用柿餅。柿蒂、柿霜、柿葉等亦可入藥。
◎將青柿子搗爛取汁,每次口服25毫升,每日3次;或取柿餅50克,黑木耳6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爛熟后服食,每日1—2次。
功能:可治早期高血壓,有中風傾向者尤宜服用。
◎取柿餅焙焦,研為細末,每次口服2~3克,每日3次。
功能:可治吐血。
◎柿餅8只,灶心土30克。將柿餅用灶心土炒熟,每天早晚各服食1只;或者取柿餅蒸熟,每日3餐各服食1只。
功能:可治大便帶血、痔瘡出血及肛門裂開帶血等癥。
◎柿餅2只,燈芯草5克,水煎取湯,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后飲服,每日1~2次。
功能:可治尿路感染及血尿等癥。
◎柿餅1只,生姜3~5克。將生姜切碎夾入柿餅、之中,用文火將柿餅焙熟,去姜末而食柿餅;或取柿餅20克,羅漢果1個,水煎服。均每日2~3次。
功能:可治久咳不愈及小兒百日咳等癥。
◎柿餅3只,加清水與冰糖隔水蒸,熟后服食,每日2次。
功能:可治高血壓、痔瘡出血、慢性支氣管炎干咳及咽痛等癥。
◎柿蒂3-5個,刀豆子15~18克,水煎服。
功能:可治呃逆不止。
相關鏈接:柿子雖好也應謹慎吃
柿子美味,但不宜空腹吃,更不宜多吃。一般來說,非空腹時每次不超過200克為宜。吃后要漱口,因為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吃后總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易侵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腸胃不好者及體寒者應少吃。值得強調的是,吃柿子講究多,如果配錯了食材,有可能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千萬注意。
螃蟹 《本草綱目》記載:“蟹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東風,木香汁可解。”柿子和蟹皆為寒性食物,二者同食,寒涼之性加倍,會傷害脾胃,體質虛寒者尤應忌之。此外,柿子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二者相遇,凝固為鞣酸蛋白,不易吸收,且妨礙消化功能,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酒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子性寒,二者不宜同食。且人們在飲酒時多用肉類等菜肴下酒,蛋白質食物更與柿子相克,發生生化反應后形成凝塊,既難于消化,又不易排出。另外,酒類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柿子中鞣酸與胃酸相遇,形成稠粘狀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柿石,造成腸道梗阻。
紅薯、土豆紅薯和土豆內都含大量糖類等營養物質,食后人的胃里會產酸。若同食柿子,柿子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淀,形成不溶于水的結塊,容易得胃石癥。
海帶、紫菜海帶或紫菜和柿子一起食用,其所含的鈣離子與柿子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結合物,會導致胃腸道不適。
酸菜、水吃過柿子后,不可多飲酸性菜湯或飲過多的水,否則有可能發生胃石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