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雞蛋者比比皆是。雞蛋中含有符合人體營養需求的優質蛋白,而且其吸收率在95%以上。所含的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玉米黃素、磷脂等,也非常豐富。
怎么烹飪才能盡可能多地保留、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呢?許多人認同“原汁原味”,有人喜歡在飲酒前生吃雞蛋或把雞蛋打到冰鎮啤酒中,據說這樣可以保護胃黏膜、強壯身體、大補等;還有人喜歡用熱豆漿沖雞蛋、吃半熟煎雞蛋。那么,這些食用雞蛋的方法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眾所周知,禽類的蛋由卵皮、卵白和卵黃構成,最外層的卵皮在從禽類的泄殖腔里產出時直接接觸糞便等污物,而這些污物中含有非常多的致病細菌。前些時美國召回大量上市的雞蛋,就是污染了沙門桿菌。
雞蛋的卵皮并不是密閉的,它的表面分布著無數的微孔用于蛋體的呼吸。生雞蛋表層的沙門桿菌有可能沾染內部的蛋液。所以,生吃雞蛋很容易使卵皮上的細菌誤入體內,造成沙門桿菌感染,發生腹瀉、嘔吐等系列癥狀。直接把雞蛋沖到啤酒中,也不是很好的消毒方法,同樣存在危險。至于用熱豆漿或熱水直接沖飲雞蛋,因為加熱的時間不夠,消毒滅菌不完全,也會引起殘留的細菌感染。同理,西餐中經常有半熟煎蛋,由于不能完全滅菌,食用也不安全,而且蛋白質的吸收概率也要低得多。
事實上,我們中國人的家常吃法,如煮雞蛋、煎雞蛋、炒雞蛋、蒸蛋羹、雞蛋湯和荷包蛋,簡單易做,都是非常好的烹調方式。煮雞蛋因為沒有將起保護作用的卵皮去除,是在一個相對有保護性的環境中低溫烹調方式加熱成熟的,所以營養基本沒有損失。實驗表明,這是營養保存率最好,而且最容易被吸收的加熱方法。蒸蛋羹、荷包蛋中的營養都損失很少。炒雞蛋時由于還要搭配其他食材,特別是新鮮蔬菜,搭配烹飪營養更均衡合理。
人人都喜歡吃火候剛剛好、口感滑嫩的雞蛋,有什么恰當的技巧能夠把握這種美妙的效果呢?筆者在此奉上兩款。
煮雞蛋
原料:新鮮雞蛋、鹽少許。
烹制方法:把雞蛋洗干凈,放入冷水鍋中。中火把水燒開,撒少許鹽,撇凈浮沫。調小火繼續煮3分鐘,關火再浸泡5分鐘。撈出后用冷水沖涼即可。
小貼士:煮雞蛋的前3分鐘可以使蛋白受熱凝固,關火后浸泡5分鐘的道理,是在降低溫度的情況下,使蛋黃緩慢成熟,以達到最好效果。另外,因為鹽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凝固,撒點鹽主要防止雞蛋在煮的過程中崩裂漏液。這種時間煮出來的雞蛋口感是最好的,蛋清清亮滑嫩,蛋黃如同果凍樣的鮮香艷澤。在時間比較恰當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找到吃成鴨蛋時蛋黃流油的感覺。
紅糖蒸蛋羹
原料:紅糖3克、雞蛋1個。
制作方法:雞蛋放碗中均勻打散。用和雞蛋液一樣多的水把紅糖溶化。把紅糖水和雞蛋液一起攪打均勻,慢慢淋入帶蓋的小燉盅里或淋到小碗中,用小碟蓋住。蒸鍋開火,把燉盅放鍋中蒸10分鐘即可。
小貼士:紅糖有補血驅寒的作用,一般用于著涼之后暖身或例假之后補血之用。用這種方法蒸出的蛋羹沒有氣泡、口感細嫩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