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覺得自己真的病了。白天頭痛眼昏、疲勞胸悶、腹脹尿頻、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晚上睡不安穩,夢境連連,醒來后就再難入眠。跑了多家醫院,看了能看的所有科室,做過x光、胃鏡、心電圖、頭顱CT……一切都正常。西醫說是“神經衰弱”,中醫認為“腎虧體虛”,莫衷一是。最后在心理科被確診為隱匿性抑郁癥,抗抑郁治療后病情迅速好轉。
有類似癥狀的還有老張。一年多來,他被頑固的消化不良折磨得痛苦不堪,沒有食欲,腹脹、腹痛,時而便秘,時而腹瀉,體重由原來的70公斤銳減至54公斤。但各項檢查都說沒有大的器質性病變。曾被診斷為“慢性結腸炎”,但長期的中西醫治療絲毫無效。由于久治不愈, “一死了之”的心都有了。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經常感到疲乏無力、精神萎靡、飲食不香、肌肉緊張、頭痛腰酸、胸悶氣短、心慌惡心、腹脹便秘,甚至全身疼痛,到醫院檢查,各種結果卻都正常。這種不可名狀的不適可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或中樞神經等各大系統,相應的對癥處理沒有任何療效。如果進一步詢問病史可以發現,他們總是悶悶不樂,對生活缺乏激情,凡事皆無興趣,厭惡集體活動,焦慮。其實他們是患了隱匿性抑郁癥。
隱匿性抑郁癥,顧名思義是指情緒低落和抑郁癥狀并不明顯,往往以軀體不適為主訴,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郁癥。在臨床上,此病患者一般都具有四個特征:①抑郁癥狀不明顯,往往只是情緒低落,喜歡獨處,感嘆“活著太累”,②伴隨神經癥或神經衰弱癥狀,主要為疑病癥和強迫癥,比如懷疑自己得了大病,多次檢查也難釋其疑。③軀體癥狀突出,但各種檢查均正常;④患者幾乎都以軀體癥狀求治于非精神科醫生,易被漏診、誤診。
隱匿性抑郁癥的治療與抑郁癥一樣,需要采取綜合措施,患者一般經過抗抑郁劑治療兩周后,情緒障礙就會慢慢好轉,各種軀體不適感也會逐漸減少或消失。
研究資料表明,“神經衰弱”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中,有80%處于抑郁狀態,而“胃腸神經官能癥”和“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中,有60%以上符合抑郁癥的診斷。
在遭遇漏診、誤診的情況下,患者難以得到及時的正確治療,不僅花費了大量錢財,長此以往,也會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使病情遷延加重,甚至以自殺了結余生。國外研究表明,在自殺者中,50%為抑郁癥,能得到正確診斷與治療的患者僅為10%~20%。
追尋漏診原因,首先與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關,一般人認為情緒低沉是精神創傷的一種反應,不認為是疾病的表現。而抑郁癥患者大多因生活中的應激事件而誘發,因此更易被認為是在“鬧情緒”“思想狹隘”,而不知道就醫。再者,非精神科醫生對患者的軀體不適多注重本專業疾病的檢查與診斷,很少問及情緒方面的表現。而且醫生常將患者的不良情緒認為是軀體疾病的心理負擔,很少細致詢問抑郁情緒產生的時間、程度及相伴隨的其他表現。事實上,一些癌癥、肝炎、糖尿病、風濕病、癲癇、中風等患者很可能也伴有抑郁癥狀,應及時配合抗抑郁藥物治療。一些藥物也可誘發抑郁情緒,如抗高血壓藥、抗消化性潰瘍藥、激素類藥物及抗癌藥物等。
由于隱匿性抑郁癥的患者從表面上看與正常人無異,既不會引起“胡言亂語”,也沒有明顯的行為紊亂,而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又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對癥治療效果也不佳,常常被親友和同事們誤解為“沒病裝病”,使患者承受著心靈和軀體的雙重痛苦。因此,除了請醫生及時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親朋也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愛心、關心、耐心和幫助,使他們早日擺脫隱匿性抑郁癥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