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各種奇談怪論的養生觀也層出不窮。“能治百病”的“五行蔬菜湯”就是其中之一。
“五行蔬菜湯”是日本細胞學博士立石和先生提出來的,以“胡蘿卜、白蘿卜、白蘿卜葉、牛蒡、香菇”這五種蔬菜熬湯,分別代表“紅、白、綠、黃、黑”五種顏色。依據中醫理論,五色五形分別滋養五臟五腑。據說,這種湯能調理器官,使身體強健,抗病防衰,適合各種疾病患者,如眼疾、皮膚病、糖尿病、腦血栓、高血壓、肝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等,可謂“包治百病”。雖然網上有人高調宣稱此湯是根據中醫原理而立,但實際上和中醫理論的許多觀點相悖。
1 食療為輔,不能替代藥物:食療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疾病特點給患者制定飲食配方,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也就是說,食療是個體化、輔助性的。不是無所不能,更不能代替藥物治療。而且食療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早就提出“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明確了飲食調理的輔助意義。李時珍《本草綱目》收載了用于食療的谷物、蔬菜、水果類藥物300余種,動物類藥物400余種。決非“五行蔬菜湯”所能涵蓋。此湯只是利用五種蔬菜,哪來如此神奇,怎能包治百病?
2 辨證施膳是中醫食療的精髓:中醫食療強調根據個人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以及病情的寒熱虛實來辨證,進行選食配膳。各人身體狀態各不一樣,即便是同一病人,昨天和今天的狀態也不會一成不變。而“五行蔬菜湯”聲稱人人皆可以服用,不論體質,不論病情,千篇一律服用同一湯劑,更談不上辨證施膳,卻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您相信嗎?
3 五行蔬菜湯難自圓其說:酸性體質和堿性體質的說法至今沒有科學驗證。食物有酸堿性之分,但健康人體內有完整的緩沖系統,保證內環境的酸堿平衡(正常健康人血液酸堿度始終維持在pH值7.35~7.45),一般不會受攝入食物的影響而改變。用五種高堿性蔬菜熬成的湯汁,能將酸性體質調節成弱堿性體質,這種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4 酸性食物有害論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有人宣傳說,“谷類、肉類、魚類和蛋類”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其實,上述食品攝入過多引起慢性病,主要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攝入的結果,與酸性食物風馬牛不相及。而蔬菜水果能夠預防慢性病,并非其堿性作用,主要是能量低,含有維生素、微量元素與植物化學物等原因。
健康飲食要求三大營養素合理分配,要做到平衡,特別是碳水化合物不能太低。因此,強調平衡膳食,食物多樣,結構合理,營養全面,才是營養健康的核心。而“五行蔬菜湯”僅使用五種蔬菜,貶低其他食物的營養,久而久之,各種營養缺乏病就會運應而生,生命將面臨著威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