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漢墓
不知同學們是否還有印象,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5的范文寫的就是龜山漢墓。
龜山漢墓位于徐州市九里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境內(nèi)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在位)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墓葬開口處在龜山西麓,呈喇叭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每條通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是1/16000。通道地平面,內(nèi)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條通道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 墓室15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其中臥室、客廳、馬廄、廚房、兵器庫、倉庫等一應俱全,就連飲馬池、水井、廁所等都毫不馬虎,儼然一座宏偉的地下宮殿!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漢兵馬俑
提到兵馬俑,大家都會想到陜西的秦兵馬俑。以兵馬俑陪葬,似乎在秦漢時期的帝王陵中并不罕見,而徐州獅子山楚王陵西300米處出土的4000漢兵馬俑,卻著實令世人震驚。作為地方政權(quán)級別的楚王陵,能夠陪葬如此眾多的兵馬俑,確實罕見。雖然這些兵馬俑沒有秦俑高大,沒有咸陽楊家灣漢墓出土的兵馬俑精致,但卻以寫意的手法,將拱衛(wèi)楚王陵的楚軍士兵的神態(tài)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徐州漢兵馬俑有六條俑坑,整個兵馬俑由步兵俑、騎兵俑、車兵俑、甲士俑等多兵種構(gòu)成。墓主楚王劉戊因參與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戰(zhàn)敗自殺而匆匆下葬,以至兵馬俑的擺放都有些混亂,但依然不失楚軍地下軍團威武雄壯的氣勢。兵馬俑坑上現(xiàn)建有現(xiàn)代化的徐州兵馬俑博物館,與仿照漢闕的大門、簡牘樣式的雕塑、高大雄偉的劉邦像、規(guī)制宏偉的楚王陵以及大面積園林式的游憩綠地,共同構(gòu)成了獅子山徐州漢文化旅游景區(qū)。
漢畫像石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是最能體現(xiàn)徐州漢墓特色的代表。藝術(shù)形式上,它上承戰(zhàn)國繪畫古樸之風,下開魏晉風度藝術(shù)之先河,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則和規(guī)范。漢畫像石同商周的青銅器、南北朝的石窟藝術(shù)、唐詩、宋詞一樣,是我國文化藝術(shù)中的杰出代表和無價瑰寶。
徐州漢畫像石浮雕于石板之上,多以反映尋常生活場景為主。現(xiàn)徐州城內(nèi)的漢畫像石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出土畫石,逐一觀賞,簡直就是漢代生活的寫真大全:有表示吉祥的圖案,有傳說中的故事,有紡織耕作的場景,有車馬出行的盛況……細細品來,回味無窮。在眾多的漢畫像石中,竟還有反映烤羊肉串的畫面,只見一人左手持兩串羊肉于火盆之上,右手搖扇扇火,觀賞者似乎都能聞到烤羊肉的香味,真是惟妙惟肖,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