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啟發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的課堂提問只有緊貼學生實際,才會有突出的教學效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了不少的誤區。1.提問過于簡單,沒有思考的價值。如: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半點訓練。2.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這樣的提問,對學生只能啟而不能發,因為他們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認識,怎么會回答上呢?3,提問過于急于求成,沒有給學生足夠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以上種種提問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提高思維能力了。
根據我的教學體會談談語文課堂提問的幾點有效做法:
一、課堂提問力求新異。具有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主動去鉆研課文,當他們尋找到答案以后,就會為獲得新知識和能力而激動、振奮,為探索和創造的成功感到愉悅。
二、課堂提問講究實效,有的放矢
課堂問題多并不等于教學效果好,關鍵是問什么,是否問到點子上,決不能搞滿堂問,一定要圍繞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問題。
三、課堂提問把握難度和坡度。深淺恰當
課堂提問“難而偏”“淺而易”,都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學生跳一跳才夠得著的位置”,這一句子生動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同時還要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去尋求知識的真諦。
四、課堂提問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
課堂提問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教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
總之,課堂上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難怪有位教育家說:“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