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北京預展會的現場,那些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大師——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趙春翔、常玉等人的畫作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這些畫作也成為蘇富比秋季拍賣會的焦點所在。
異彩紛呈的20世紀
20世紀藝術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這和全球藝術市場在金融危機之后回歸經典畫作的潮流一致,據2010年3月31日發布的《胡潤藝術榜》200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中國在世藝術家排名,趙無極以2.4億元的總成交額首次登上胡潤藝術榜榜首;吳冠中以2.2億元排名第二,范曾以1.5億元排名第三;朱德群以9707萬元位列第四;朱銘以7838萬元位列第五。由此可見,20世紀畫作及雕塑顯露出價格持續走高的趨勢,而當代藝術拍賣則不斷縮水,2010年總成交額比2008年公布的《胡潤藝術榜》減少了一半。
此外,20世紀在藝術歷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冷林在《一場藝術史的焦慮癥——論中國油畫發展》中寫道:“五四運動之前,許多中國留學生選擇了東渡日本,如李叔同。關良等;五四運動之后,留學生大規模涌向歐洲,主要聚集在法國巴黎,巴黎是當時歐洲的藝術中心,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徐悲鴻、潘玉良、李鐵夫等。他們回國后對于中國西畫運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一是以徐悲鴻為代表,宣傳西方寫實主義,延續了西方學院派的傳統;二是以龐薰琴為代表,主要受現代派,野獸派的影響,宣傳發展現代主義繪畫;三是以林風眠為代表,主張融合中西方的藝術形式,將兩種藝術碰撞出新的藝術形式?!?/p>
這些20世紀的藝術家早已被大家所熟知,在本次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就有其中代表性人物吳冠中和徐悲鴻的畫作,其中吳冠中70年代重要作品《北國山村》登場(估價500萬至700萬港元)。吳冠中生堅持實踐油畫的民族化與現代化,此作描繪著祖國家園的景致,可見一處坐落在山腳下的民居風光,以及在陸上行走、河邊玩耍的孩童,整體流露一種平凡樸實的真美,而參天樹林上翠綠的樹葉映襯著藍天上的粉紅云朵,自然清新中洋溢著溫暖的情感。
徐悲鴻的《雪霞夫人肖像》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于這位愛國藝術家的關注,這幅肖像畫中的女子神情輕松。姿態自然,可見徐悲鴻良好的寫實功底,更重要的是這幅畫記錄了一個愛國畫家的情懷。它作于1941年徐悲鴻在檳城舉辦抗日籌款義展期間,當時凡是捐出100馬幣可以帶走畫展上的一件作品,捐獻200馬幣,徐悲鴻即可再為對方畫一幅肖像畫,展覽7天時間內共籌款達1.4萬馬幣,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徐悲鴻將之悉數捐獻給抗日前線。
為藝術而藝術
“為藝術而藝術”的現代主義以及“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構成了20世紀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兩大脈絡。一直以來,在中國占據主流地位的學院派一向推崇徐悲鴻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然而,不可否認現代主義的成就,它們講究線條與面塊的韻律,注重顏色傳遞的情感與神韻、表達著藝術家自身的審美與人生經歷……在被淡忘了多年之后,又重新在21世紀的藝術市場上綻放光彩。
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陳秀玉說:“從趙無極,常玉、朱德群這幾位名家作品中,可清晰感受到他們致力于追求進步與探索中西藝術融合的可能,在他們精湛的作品中,2G世紀初的繪畫精髓歷歷再現。”
蜚聲國際的中國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此次有兩件完成于其創作全盛期的60與70年代的精品現身,分別是完成于1 960年的紅色經典作品《18--10--60》(估價1200萬至1 800萬港元)。這幅巨作氣勢宏偉,在飽滿的紅色畫布中心以山脊式構圖呈現一種由中心向外擴張的脈動與張力,此時趙無極全然地透過色彩來表達內在的世界、創造充滿詩性的空間。畫作中象征激情與生命力的紅色,也透露出趙氏二度踏入婚姻生活后與新婚妻子陳美琴相處間的喜悅與熱情。
趙無極在70年代曾為情喪所苦,然而這股悲傷卻轉化為力量,在1973年激勵著這位偉大的藝術家重拾水墨創作,再次把中國山水的元素加進油畫中,令其油畫創作升華到另一層面,畫面上流露出一種深厚的中國山水意境與文人畫憂郁的氣質。其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5.3.71--28.11.74》(估價900萬至1500萬港元),畫布左方沉郁深重的黑色塊中有一股流動的氣韻,把如同死亡的幽暗沖散開,向右方的光明延伸,此般實為趙無極拋下過往的沉重心情,大步向未來邁進的轉折紀錄,其中的留白及氣韻生動的布局流露出東方山水的哲意。
而常玉粉紅色時期的力作《碎花毯上的粉紅裸女》(估價1200萬至1800萬港元)也是這次秋拍的亮點。畫中帶著金黃頭發的粉紅裸女悠然自得地躺在地毯上,常玉用他簡潔的筆法與精煉的色彩,溫文含蓄地表達了一種愉悅自在之感,毯上的花朵為東方性的圖示,緩緩流露出他對中國家鄉的懷念之情。
整場蘇富比20世紀藝術拍賣專場共呈現逾120件作品,除了早期留法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外,還有一系列陳逸飛、陳逸鳴、王懷慶等畫家的珍稀畫作,總估價逾1.3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