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藝術,是巴黎古董雙年展最為重視亦是在古董界比較權威的領域。其中尤以家具最為獨特。在尊重傳統之余,又不忘以專業精神引導收藏方向與生活藝術,于是便有了“跨時代一步”的誕生,從考古藝術品、亞洲藝術、伊斯蘭藝術、早期繪畫、現代繪畫到掛毯等,以25件藝術品代表了被西方古董收藏界忽視但是潛力巨大的門類。
雙年展的豐厚歷史遺產
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是巴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以典雅的玻璃、金屬穹頂,高大的廊柱以及豐富的雕飾而聞名,1900年為舉辦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1 962年,身為法國文化部長、小說家及藝術批評家的Andre Malraux先生開啟了這座紀念性建筑的大門,在大皇宮展館舉辦了第屆具有現代模式的國際古董雙年展,展覽匯集了眾多知名的畫廊、珠寶商,書商等,此后每隔兩年便聚集在大皇宮舉世聞名的玻璃穹廬下。
1962年,第一屆巴黎古董雙年展就吸引了74個展商。從1 994年至2004年,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展會從巴黎大皇宮搬到了盧浮宮卡魯賽商廊。2006年,雙年展重回巴黎大皇宮,這個無與倫比的建筑受到全世界展商、收藏家的喜愛,也成為了展會精神的最佳詮釋。

巴黎古董雙年展自然避免不了與TEFAF的比較--TEFAF面向歐洲,超過80%以上的參展商以及一半以上的參觀者來自于荷蘭以外的國家,而巴黎古董雙年展則因為法國國家古董聯合會的背景,更多面向法國,2010年80家古董畫廊參展商中僅24個來自于法國以外的地區;TEFAF規模更龐大,每年大約展出約2萬件古董藝術品,而巴黎古董雙年展每年規模都相當,今年的參展藝術品約為8000件;另外,每年的TEFAF都不乏大師級,博物館級的繪畫作品,如2008年引起轟動的梵高作品《拿橘子的小女孩》等,正是西方早期繪畫大師以及19至20世紀繪畫大師的作品確立了TEFAF的地位,而巴黎古董雙年展則更加偏重于法國本地的藝術家以及藝術作品,尤其是古董家具、珠寶以及19世紀的繪畫作品。
巴黎古董雙年展主席Herve Aaron認為:“與TEFAF不同的是,我們有自己最為重視的領域,也是在古董界比較權威的領域,這就是裝飾藝術和亞洲藝術。”尤其是古董家具,在巴黎雙年展上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在今年展覽現場,最為壯觀的古董家具展位要算Kraemer畫廊,這家經營17、18世紀巴黎古董家具的古董商傾其所有,依照豪華的橢圓形房間布置展位,陳列著各種頂級法式鑲嵌細工。鍍金和瓷漆工藝的古董家具,其中包括一件約作于1720年的鎏金木桌,桌腿上雕刻著歐美亞非各大洲的圖畫,是精美華貴的法國古董家具的代表。
跨時代的一步
2010年的巴黎古董雙年展迎來了第25屆周年慶典,也迎來了新主席Herve Aaron,他是法國國家古董聯合會的新任主席,負責組織本屆展會,在他的領導下不變的是奢華的展品、壯觀的展廳以及世界上最美麗的藝術品收藏展會的名號,改變的則在于新增了年輕古董商的展示,即25家年輕的古董商被挑選出來集中展示,命名為“雙年展跨時代的一步”(Tremphn pour la Biannale),其中23家來自法國,1家來自匈牙利,1家來自西班牙,這25家藝術品古董商在大皇宮的指定區域單獨展出,以向第25屆雙年展紀念日致敬。

“雙年展跨時代的一步”類似于馬斯特里赫特(TEFAF)的魅力倡議單元(showcase initiative),也旨在為年輕的古董經銷商提供舞臺,但《古董》雜志在一篇報道里寫道,相比復雜的申請環節,“跨時代的一步”這個單元并不是那么嚴格和正式,Aaron讓古董聯合會的成員推舉然后再從中縮減為25家,而且也沒有特別嚴格定義何為年輕的古董交易商,Aaron的解釋是他們從事古董交易的時間不足5年。
Aaron注意到巴黎古董雙年展過于傾向19世紀末以及20世紀初這個時間段的古董,繪畫和16世紀以前的家具,因此,他更希望能通過專業精神引導收藏的方向與生活的藝術。這25家能夠代表雙年展未來藍圖的古董商涵蓋的年代更加廣闊,包括了考古藝術品,亞洲藝術,伊斯蘭藝術、前哥倫比亞時期藝術、海洋藝術,騎士勛章,雕塑,早期繪畫,書籍和手稿,現代繪畫、掛毯以及精彩紛呈的18、19以及20世紀的家具。Aaron認為:“它們代表著被西方古董收藏界忽視但是潛力巨大的門類。作為古董中的新生代,這25件藝術品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品位之選,也為藝術品和古董交易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獨特視角。”它們在今日并非熱門和價值昂貴的收藏品,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并注定了在未來即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