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本市醫療器械監管人員對醫療器械生產關鍵環節的認識和掌握,為全市醫療器械監管人員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開展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根據本市生產企業現狀和監督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訂了《醫療器械無菌試驗檢查要點指南(2010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0年9月14日
無菌檢驗是無菌醫療器械產品生產控制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判定及檢驗人員業務能力等因素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作為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其無菌檢驗工作應由本企業獨立完成。
本指南旨在幫助北京市醫療器械生產監管人員增強對無菌檢驗相關知識的認識,指導和規范全市醫療器械生產監管人員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無菌檢驗過程控制水平的監督檢查工作,同時,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以下簡稱生產企業)在無菌檢驗的過程管理要求提供參考和依據。
當國家相關法規、標準、檢查要求發生變化時,應重新修訂本指南。
一、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實施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核發、變更、換證等現場檢查、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考核、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醫療器械生產日常監督等各項涉及無菌檢驗的檢查。
二、檢查內容
檢查人員應在充分了解生產企業無菌檢驗活動的情況下,對其無菌檢驗過程的控制水平進行客觀的檢查和評價。
一般情況下,檢查人員可按照以下順序開展檢查工作,并適時做好相關記錄:
1.了解產品特性及生產企業選擇的無菌檢驗方法。常見的產品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當建立產品的無菌檢查方法時,生產企業應進行方法的驗證,以證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夠給出正確的結果。若該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驗證時,應按供試品無菌檢查的規定及有關要求進行操作。對藥典規定的每一試驗菌應逐一進行驗證。驗證試驗也可與供試品的無菌檢查同時進行。
2.了解檢驗人員的專業背景、培訓情況及工作經歷。可通過查看學歷證書、培訓證書或當面詢問檢驗人員的方式,檢查無菌檢驗人員是否具備微生物專業知識,并經過無菌技術的培訓。
3.現場查看無菌實驗室。無菌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如在萬級潔凈間內配置超凈工作臺等)中進行,其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工作臺面及環境應定期監測。
4.現場察看無菌試驗所需的設備和器具。其中,主要設備包括:恒溫培養箱(真菌、細菌)、恒溫水浴箱、壓力蒸汽滅菌器、電熱干燥箱、電子天平、光學顯微鏡、集菌儀、過濾裝置(無油真空泵、濾杯、濾頭、濾瓶、微孔濾膜、夾子)等;(從試驗安全性考慮,建議陽性對照試驗使用生物安全柜)
主要器具有:試管及試管架、酒精燈、75%乙醇棉、滅菌刻度吸管(1ml)、滅菌平皿(9cm)、錐形瓶、三角燒瓶、滅菌剪刀、鑷子等。
生產企業應采用可靠方法對與供試液接觸的所有器具滅菌,通常置壓力蒸汽滅菌器內121℃30分鐘,或置電熱干燥箱內160℃2小時。器具滅菌后必須做好標識,標明滅菌的時間和使用有效期。器皿在滅菌后,最多1周即用完。檢查時還應注意清點培養皿的個數,與試驗記錄中反映的培養基個數是否一致。
5.對照生產企業有關無菌試驗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等相關技術文件,要求檢驗人員當場操作或口述無菌檢驗的過程。
(1)培養基制備
生產企業可按藥典中的處方制備培養基,亦可使用按該處方生產的符合規定的脫水培養基。配制后應采用驗證合格的滅菌程序滅菌。制備好的培養基應保存在2℃~25℃、避光的環境,若保存于非密閉容器中,一般在3周內使用;若保存于密閉容器中,一般可在1年內使用。
無菌檢查用的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及改良馬丁培養基等應符合培養基的無菌性檢查及靈敏度檢查的要求。檢查可在供試品的無菌檢查前或與供試品的無菌檢查同時進行。
(2)供試品的無菌檢查
無菌檢查法包括薄膜過濾法和直接接種法。只要供試品性狀允許,應采用薄膜過濾法。供試品無菌檢查所采用的檢查方法和檢驗條件應與驗證的方法相同。無菌試驗過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劑、滅活劑、中和劑等試劑,應證明其有效性,且對微生物無毒性。
無菌操作時,對供試品容器表面應用適宜的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如果供試品容器內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適宜的無菌器材(如帶有除菌過濾器的針頭)向容器內導入無菌空氣,再按無菌操作起開容器取出內容物。
(3)培養及觀察
含培養基的容器按規定的溫度培養14天。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并記錄是否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后、或在培養過程中,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14天后,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細菌培養2天、真菌培養3天,觀察接種的同種新鮮培養基是否再出現渾濁;或取培養液涂片,染色,鏡檢,判斷是否有菌。
在觀察試驗結果的過程中,還應考慮假陰性的影響。其中影響假陰性發生的因素有:培養條件不能支持微生物的生長(促生長試驗);在無菌試驗中,產品中釋放出了殺菌或微生物電解的物質(消除抑菌物質);從滅菌處理到培養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確定滅菌后產品的儲存條件及儲存時間)。
(4)結果判斷
生產企業應按照如下標準進行判斷:
①若供試品管均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確證無菌生長,判供試品符合規定;②若供試品管中任何一管顯渾濁并確證有菌生長,判供試品不符合規定,除非能充分證明試驗結果無效,即生長的微生物非供試品所含。陽性對照管應生長良好,陰性對照管不得有菌生長,否則試驗無效。
當符合下列至少一個條件時,方可判試驗結果無效:①無菌檢查試驗所用的設備及環境的微生物監控結果不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要求;②回顧無菌試驗過程,發現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③供試品管中生長的微生物經鑒定后,確證是因無菌試驗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無菌操作技術不當引起的。
試驗若經確認無效,應重試。重試時,重新取同量供試品,依法重試,若無菌生長,判供試品符合規定;若有菌生長,判供試品不符合規定。
6.查閱試驗記錄。完整的試驗記錄應明確包含下列幾類信息:
(1)樣品記錄,至少應包括:取樣日期、樣品名稱、樣品規格、樣品批號、取樣地點、取樣方式、取樣人、原始試驗記錄序號。
(2)滅菌物品制作記錄
①培養基:培養基名稱、培養基批號、培養基用量(g)、蒸餾水用量(ml)、培養基分裝數量、滅菌日期、滅菌的實際溫度和壓力、滅菌時間、制作人、培養基存放地點和有效期等。
②器具:器具名稱、器具數量、滅菌日期、滅菌的實際溫度和壓力、滅菌時間、制作人、器具存放地點、有效期等。
(3)原始試驗記錄,至少應包括:記錄名稱、記錄序號、樣品名稱、樣品唯一性標識(例如:樣品號)、樣品規格、樣品批號、滅菌批號、樣品數量、取樣日期、檢驗日期、檢驗依據、主要試驗設備及器具、試驗方法、試驗環境條件、試驗結果(每日觀察的結果)、試驗結論、檢測人、復核人等。
(4)廢棄物處理記錄,至少應包括:廢棄物形態(固體、液體)、廢棄物數量、滅菌時間和壓力、經辦人、處理日期等。
三、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1.生產企業應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試驗樣品應從常規產品中能夠代表加工過程和條件的批中選擇。選擇樣品是隨機的。試驗樣品的選擇和處理技術應明確,以免對樣品上所含的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造成污染和改變。試驗樣品可以選擇制造過程中的不合格產品,它們應該代表這個生產批的加工程序和條件。用于試驗的不合格產品應不會影響無菌測試的有效性。
2.生產企業對于供試品的選取、轉移過程要采取防止污染措施,確保試驗結果的可靠性。選取制作供試品的試驗樣品時,樣品包裝須完好無損,尤其是只有一層包裝的樣品。進入無菌檢驗室的樣品若有兩層(或兩層以上)包裝的,須將外包裝在傳遞窗(或緩沖間)拆除后,傳入實驗室。
3.無菌檢驗中接觸供試品的試驗用具溫度不能過高以防可能存在的菌被燙死。對不同種類和不同批次的產品,在拆包裝及夾取樣品時,應更換試驗用具(如:剪刀、鑷子)。
4.進入無菌操作室的所有培養基、供試品等的外表都應采用適用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如:紫外燈照射不少于30分鐘),以避免將外包裝污染的微生物帶入無菌檢驗室。出具試驗結果后,所有培養物須經121℃高壓滅菌30分鐘的處理。
5.由于無菌檢驗時間跨度較長,因此過程的記錄應能夠完整體現試驗的全過程,對于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均應在記錄中客觀反映。
參考資料一:常見的名詞解釋(略)
參考資料二:無菌室空氣中菌落數的檢查(略)
參考資料三:供試品數量的選擇(略)
參考資料四:培養基的制備(略)
參考資料五: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略)
參考資料六:方法驗證試驗(略)
參考資料七:供試品處理及接種培養基(略)
參考資料八:對照試驗(略)
參考資料九:參考標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