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大興區率先在西紅門鎮16個村探索實施了“村莊社區化管理”,借鑒城市社區管理的辦法,通過安街門、設崗亭、裝探頭、加強巡邏防控等措施,實現“技防現代化、人防專業化、服務人性化、管理規范化、社會有序化”。而對于藥監工作而言,藥品安全有賴于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藥品監管也離不開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借力“村莊社區化管理”,有利于藥品監管部門與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建立長效互動機制和工作機制,有利于凈化藥品市場。
大興區下轄14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北部五鎮位于大興、亦莊兩個新城之間,共有人口60.1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50.2%,其中,流動人口43.3萬人,占該區人口總數的65.6%,占全區流動人口總數的73.5%,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
針對城鄉結合部地區人口、環境的特殊性,大興區實施了“村莊社區化管理”,引入城市社區管理的辦法,從治安防范、矛盾調解、居住環境、村民管理自治等方面入手,使這一地區的社會環境和公共秩序大為改善。大興區從安全是群眾最大的公共需求出發,把村莊內的所有人員全部納入村莊治安防范的服務范圍,主要在人、物、技“三防”建設上下功夫,確保了村莊的治安狀況明顯好轉;讓調解員全部入村駐室,及時化解各類鄰里糾紛、社會矛盾,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將村內所有出租房屋統一編號、輸入微機,實行旅店式登記;推行村干部動議,聯席會合議,黨員會復議,鎮黨委、政府審核,村民代表決議“四議一審”的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流程,在廣泛征詢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將安全穩定、村莊管理的有關內容納入《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約束機制。此外,將居住在村莊中的流動人口均視為新村民,實行新、老村民同質化服務,組織新村民黨員和老黨員一起參加黨組織活動;吸收新村民廣泛參與村綜治中心、治安巡邏等工作;村內有重大事務時,主動征求新村民意見。
“村莊社區化管理”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大興區城鄉結合部地區的治安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曾因人員少、監管面大而給執法檢查造成難度的北京市藥監局大興分局決定借助這一模式的實施,順勢加強轄區的藥品監管;與大興區公安分局和西紅門鎮黨委政府擰成一股繩,一起研究方案、共同組織力量,形成藥品安全監管合力。從治安防范到環境整治、服務村莊,一件一件狠抓落實,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各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
分局將科室人員分成6個組,實行區域包片負責制,定期巡查“三品一械”市場情況。充分發揮三級監督網的作用,將各鎮主管鎮長、8個衛生監督站執法人員、各鎮衛生院主管院長聘為藥品協管員。除了警務工作站、巡防工作站、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等參與“三品一械”監督執法及宣傳外,分局還建立了與衛生、公安、工商、城管、商務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如在取締“黑診所、黑藥店”行動中,各鎮綜治辦、衛生院及衛生監督站共同參與;與郵政部門協調配合,打擊郵購假藥行為;與廣電部門合作,治理大興區電視臺虛假藥品廣告;與計生部門合作查處假劣計生藥械;六部門聯合治理醫療機構周邊非法收售藥品行為。
各部門統籌整合,協調聯動,極大地發揮了 整體優勢,形成了維護穩定的工作合力。紅星派出所曾在巡查中發現,舊宮鎮某小區出租房屋內有人涉嫌生產假藥,隨后致電藥監大興分局,分局執法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檢查,發現室內堆放大量膠囊、顆粒、作為膠囊填充的西藥、玉米面等物質,同時發現封口機、研磨機等制藥機器。經調查,該窩點無“藥品生產許可證”,且偽造批準文號,產品中添加處方藥,生產行為“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調查處理。
藥監工作與地方政府協調配合,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進一步完善了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結合社區化管理工作機制,落實鎮村藥品安全監管責任。同時,借助“村莊社區化管理”,能夠加強藥監自身工作,加強日常監督和巡查,加強與各村綜治工作中心聯系,發現藥械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查處。
此外,調整三級監督員隊伍,充分發揮了三級監督網絡作用;加強宣傳,堅持送法、安全用藥知識下鄉進社區,使百姓了解“三品一械”法律法規,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使黑藥店、黑診所、黑窩點無處藏身。
由于藥品安全監管納入了“村莊社區化管理”體系,做到了綜合治理、群防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