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雙,孫健,卜春玲
(1.吉林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吉林長春 130062;2.吉林省乾安縣牧業管理局,吉林松原 131400)
豬圓環病毒是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的成員,它是一種小而無囊膜,呈20面體對稱的環狀單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徑平均為17 nm,是目前獸醫學上發現的最小的動物病毒。根據病毒有無致病性,豬圓環病毒分為豬圓環病毒1型(PCV1)和豬圓環病毒2型(PCV2),PCV1無致病性,PCV2具有致病性。PCV2主要引起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繁殖障礙、肺炎、腸炎、先天性震顫等,由PCV2感染所致的上述病癥統稱為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本病在我國的流行已極為普遍,為了有效的控制本病,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參考依據,筆者根據文獻報道,對本病的流行病學與病因報道如下,僅供同行們參考。
(一)病毒的發現與流行 1974年,德國學者Tischer I等最早發現一種污染豬腎細胞PK-15的類似細小病毒和乳多空病毒的顆粒,這種顆粒狀物不引起細胞病變,因此,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細胞污染物。1982年,Tischer I等發現這種顆粒狀物為一種病毒,將其命名為豬圓環病毒(PCV)。1991年加拿大學者Ellis J最早從表現慢性消瘦、貧血、黃疸、呼吸困難,病變呈現淋巴結腫大、肝硬變、間質性肺炎和腎炎的斷奶后的仔豬體內分離到一種病毒,后證實為PCV2,是引起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在以后不久的幾年里,美國、法國、北愛爾蘭、日本、德國、丹麥、荷蘭、墨西哥和我國的臺灣及大陸相繼報道了PMWS 的發生與流行。PCV2感染不但引起PMWS,還引起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繁殖障礙、肺炎、腸炎、先天性震顫等。由此可見,PCV2的流行已給許多國家的養豬業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但對PCV2抗體所作的回顧性檢測以及對豬組織樣本所作的回顧性檢測結果表明PCV2抗體至少從1969年起就已經存在于豬群中了。近年來,PCV2的感染在豬群中已十分普遍,豬群血清陽性率可達20%~80%,有的豬場血清陽性率可達100%。有關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報道有較大的差異,這可能是與不同的病原混合感染有關。
(二)易感動物 豬是PCV2的天然宿主,各種年齡、不同性別的豬都可感染,但并不都能表現出臨診癥狀。 由PCV2感染所致的PMWS主要發生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豬,尤其是5~12周齡的仔豬,多于斷奶后2~3周開始發病,急性發病豬群中,病死率升高,并常常由于并發或繼發其他細菌(如豬鏈球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副豬嗜血桿菌等)或病毒(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有時高達50%~100%。在疾病流行感染過的豬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降低。由PCV2感染所致的PDNS主要發生于保育豬和生長育肥豬,一般呈散發,死亡率低。由PCV2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礙主要危害初產的后備母豬和新建的種豬群。
豬是否是PCV2唯一的易感動物還不十分明確,有報道稱在人、牛、鼠血清中存在與PCV發生特異性反應的低水平抗體,表明這些宿主體內存在著與PCV有交叉的圓環病毒感染。
(三)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鼻氣管分泌物、糞便等向外排放病原。PCV2經口腔和鼻內實驗,感染新生仔豬能復制出典型的PMWS,人工感染試驗豬發病再與陰性豬接觸后,可使陰性豬發生PMWS,證實PCV2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傳播。這是PCV2在豬群中傳播的主要途徑。PCV2感染的懷孕母豬通過胎盤可將病毒傳播給胎兒,這種傳播途徑也已被證實。人工感染PCV2的血清陰性公豬,從公豬的精液中可檢出PCV2的DNA。表明PCV2在豬群中既可水平傳播,又可垂直傳播。當然也可能還存在著一些人們還沒有發現的傳播途徑,不同年齡的豬其主要的感染途徑也有可能不同。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PCV2是PMWS、PDNS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卻不一定是唯一的病原。雖然PCV廣泛分布于許多國家的豬群中,豬群血清陽性率較高,但通常情況下只有相對較小比例的豬或豬群發病,存在大量的隱性感染豬。這說明PCV2的感染發病流行不僅僅因為PCV2的存在,還需其他因素的存在。
(一)PCV2感染引起免疫抑制 有關PCV2感染的發病機理并不十分清楚,多數研究只是推測,但PCV2感染是一種免疫抑制疾病已確定無疑。多數研究認為,PCV2能使血液中單核細胞和未成熟粒細胞增加,而使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使T細胞和B細胞的免疫功能受到影響,從而缺乏有效的免疫應答,引起免疫抑制,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便出現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
(二)某些病原的感染可促進PCV2在豬體內的增殖 文獻報道,某些病原的感染促進PCV2在豬體內的增殖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抑制免疫功能發揮的病原,如肺炎支原體、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偽狂犬病病毒等能夠促進PCV2的復制;二是能在免疫細胞中復制并損傷其功能的病原,如豬細小病毒、豬流感病毒等,這些病毒能激活免疫系統,促進巨噬細胞的分化,使PCV2在其靶細胞——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中的復制加強。這樣PCV2便在肌體內獲得了大量的增殖,其結果是進一步增強肌體的免疫抑制和雙重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嚴重性。這可能是PCV2的感染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PMWS的患病豬體內經常能分離到兩種或三種以上的病原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飼養方式的改變與應激因素的增加 PCV2是在集約化養豬出現若干年后才在各個養豬國家流行,人們有理由相信,是集約化、規模化養豬“造就了” PCV2感染這一新的豬病。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了追求養豬的高效益、高回報,便興起了集約化養豬,在以后的二十余年里,這種養豬模式幾乎傳遍全世界養豬國家。由于活動空間的受限、密度的加大,集約化養豬在給人們帶來了高回報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弊端。豬的運動過度受限、生活習性、遺傳性能等不斷的發生改變,導致豬體的抗病力下降,使豬成了PCV適宜的宿主。
研究表明,應激因素是PCV2感染發病的重要因素。引起豬群的應激因素很多,如過高過低的溫度、豬群的擁擠、捕捉、轉群、長途運輸、嗜咬癥、注射藥物或注射疫苗等,強烈的或持久的應激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經、腎上腺皮質持續興奮,過多的分泌兒茶酚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組織器官的嚴重缺血、缺氧和功能的衰竭,還能損害T細胞,造成胸腺、淋巴細胞機能退化,使免疫器官對抗原刺激應答能力降低,從而造成肌體免疫抑制及增加疾病的易感性,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
通過以上所述可知,PVC2在豬群中已廣泛存在,病毒以多種途徑傳播,使肌體遭受持續性感染,加上各種強烈的或持久的應激因素和其它病原的繼發感染,促使了本病的發生和流行。目前,本病還無有效的藥物治療,也未見有商品化的疫苗用于免疫預防。因此,制定本病的防制措施,應根據PCV2的流行病學、結合當前的養豬模式和豬病現狀,從強化飼養管理,提高豬群抗病力,建立生物安全體系等方面著手,制定有針對性的防制措施,一定能夠控制PCV2感染的流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