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孟侯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海淀 100193)
(一)豬傳染病防制的總體狀況
1.養豬單位多而密集,經營規模較大,豬及其產品流通渠道多而頻繁,給豬病發生和流行造成有利因素。
2.養豬經營主體多元化,擴大生產,外出引種,普遍忽視疫病檢疫和防制工作。
3.我國對疫病的防控基礎薄弱,防控手段不完善、不健全,基層防疫機構不健全,隊伍不穩定。
4.規模化飼養(占34%)和散養(占66%)并存,疫病防控難度大,難以有效防止交叉傳染,控制動物疫病,建立公共衛生防疫和環境控制標準。
5.規模養豬場對飼養管理、環境衛生、消毒、防疫制度等存在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執行不嚴,不持久等弊端。
6.過度依賴疫苗。
(二)豬傳染病的種類多而復雜,新病不斷出現,控制難度加大
1.20世紀80年代前的疫病有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豬支原體肺炎、仔豬大腸桿菌病、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布魯氏菌病、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豬鏈球菌病等。
2.20世紀80年代新發生的傳染病15種,寄生蟲病2種。其中豬傳染病有豬細小病毒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痢疾和豬衣原體病。
3.20世紀90年代以來又新出現傳染病10種,包括豬傳染性接觸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和豬增生性腸炎。
4.舊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勝防,危害巨大。
(三)病原多重感染、混合感染、病情復雜、診防困難 病原的多重感染、繼發感染、混合感染已是普遍發病的規律,是豬病的主要流行形式。病情復雜,高發病和高死亡率,診防困難。
1.多重感染。病毒與病毒、細菌與細菌、病毒與細菌、細菌或病毒與寄生蟲、或傳染性與非傳染性疾病混合感染。
2.常見的病毒共感染案例。楊漢春對57份PCV2陽性的病料進一步檢測結果:PRRSV+PCV2占 54.4%(31/57),PRRSV+PRV 占10.5%(6/57),PCV2+PRV 占 14%(8/57),PRRSV+PCV2+PRV占10.5%(6/57)。
3.細菌的多重感染主要有:豬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多殺性巴氏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附紅細胞體、豬鏈球菌等。
4.病原嚴重污染豬場、應激、飼養管理不良時,發病癥狀復雜,病情嚴重,診治困難,損失巨大。
(四)豬呼吸道疾病是養豬生產中最突出的問題
1.豬呼吸道疾病是豬的常見病,是養豬生產危害最嚴重和最棘手的問題,發病率30%~80%,死亡率5%~30%,對豬只各種日齡、各飼養階段造成危害,損失巨大。
2.獸藥成本60%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控制,造成的損失比豬瘟還嚴重。
3.飼料轉化率低;增重慢,患呼吸道疾病的仔豬與健康仔豬相比,達到100 kg出欄時間約長40 d,多耗料80 kg,嚴重影響經濟效益。
4.豬呼吸道疫病綜合征(PRDC)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個概念。
5.發生呼吸道疫病主要病因。
(1)原發、繼發和共感染引起的危害。
(2)飼養管理、環境因素和應激引起發病,是最常被忽視的問題。
(3)常見細菌性病原的內源性感染和繼發感染。
(4)多因素(飼養管理和環境差、飼料中霉菌毒素、散發病等)造成豬體免疫力低下。
(五)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的肆虐流行 藍耳病給養豬業一次沉重打擊,損失巨大。2009年不但造成保育豬和生長育肥豬發病,還有母豬大批流產,且有一定死亡率。
(六)豬圓環病毒2型(PCV2)呈高感染率
1.PCV2普遍存在,檢出率高,最高可達100%。
2.與PRRS共感染率高。
3.引起的癥狀多,危害大,如PMWS、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先天性震顫、繁殖障礙、腸炎、肺炎等。
4.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 在一些豬場發病率高的可達20%以上。
5.從PCV2的基因型分析來看我國PCV2呈現多基因型的態勢,包 括 PCV2a、PCV2b、 PCV2d、PCV2e,其中PCV2b是流行的優勢基因型,加劇了該病的復雜性。
(七)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仍是養豬中的主要疫病
1.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豬瘟、豬細小病毒病、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豬流感、豬布魯氏菌病、豬衣原體病、豬鉤端螺旋體病、豬附紅細胞體病和弓形蟲病等。
2.當前發生較多的有: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和豬瘟等。
3.豬細小病毒引起的“流產風暴”。
4.豬瘟新的致病特點之一——母豬繁殖障礙。
(八)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嚴重
1.主要引起免疫抑制的兩大疫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
2.病原主要侵害豬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破壞免疫系統,造成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抑制,并增加了對其它病原的易感性。
3.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病)和圓環病毒II型陰性豬場屈指可數,兩病雙重感染可達50%以上,導致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下降,豬群對疾病易感性增強,發病癥狀復雜,危害嚴重。
(九)細菌性疫病是豬場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特別是在我國豬場普遍存在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雙重免疫抑制導致豬群造成免疫功能和對細菌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內源性細菌感染而發病。
(十)豬瘟的控制難度大 豬瘟的非典型性、隱性帶毒、持續感染和免疫失敗是養豬生產中普遍存在的有待解決的問題。豬瘟一直是嚴重危害我國養豬生產的主要疫病,2009年在一些豬場發生典型豬瘟,造成巨大損失。
(十一)重視牛黏膜病和豬流感重視牛黏膜病BVD的存在,鑒別診斷和防止疫苗的污染,重視豬流感的發生、診斷和防治。
(一)轉變防治豬病的觀念——貫徹執行十六字方針 轉變防控豬病的觀念,實行健康養殖,增強豬體的體質和天然免疫力,建立全面落實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飼養為基礎,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并舉,綜合防治”的防病觀念。
(二)正確診斷和監測 確認豬場疫病的種類和發生規律,當前特別要重視和加強實驗室和病原學的診斷工作。
(三)全方位積極推進生物安全體系
1.加強生物安全體系重要性的認識,使全體從業人員把生物安全視為豬場的生命線,真正做到以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飼養。
2.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嚴格隔離、消毒和防疫。規模化豬場消毒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要認真執行;持之以恒。
3.生物安全的關鍵控制點在于對人和環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進入豬場(群)的多層屏障。
4.生物安全體系中的所有生物安全措施,都是針對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基本環節的防疫技術,封閉式管理是實行生物安全防控疫病的最好模式。
5.提升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實效性,遵守和執行生物安全的全部規定和措施,防止疫病的傳入,減少或杜絕疫病的感染和發生。
6.生物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主管部門與生產者齊抓共管,推進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和實施。
(四)加強對種豬場的監管,防止成為豬病擴散的來源地 加強對種豬場的監管和凈化工作,防止成為豬病擴散和流行的來源地,從源頭上保證豬只健康。
(五)改善豬場的環境條件,做好豬群飼養管理,降低或避免豬群應激因素的發生,提高豬群抵抗力
1.豬群是否安全,取決于環境中的病原數量,只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加上適當免疫預防,才能保證豬只的健康生長。搞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十分重要。
2.豬舍通風、換氣,豬只密度、養豬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是養豬場經常做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3.供給營養均衡的飼料,特別要避免飼喂發霉變質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飼料。
4.推進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目前規模化豬場至少做到產房及保育飼養階段的全進全出。有條件的規模化豬場,可實行早期斷奶隔離的技術,以阻斷傳染病在種豬與子代間傳播。
5.減少或避免豬群應激因素發生。
(六)科學合理使用疫苗,做好預防免疫接種工作,這是預防和控制豬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1.根據豬場所在地豬傳染病發生的種類,確定接種疫苗的種類,避免盲目性。疫苗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克服部分豬場過于依賴疫苗。
2.制定和實行科學的免疫程序,不宜隨意改變免疫程序,沒有一個適合全國的所有規模化豬場的統一的免疫程序。
3.嚴把疫苗質量關,使用高質量的疫苗,避免發生免疫失敗;及時找出造成免疫失敗的原因,加以克服。
4.加強免疫監測工作。
5.重視和避免在免疫工作中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發生;如疫苗的保存、運輸、稀釋和具體操作等。
(七)豬病的治療
1.對傳染病病豬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多,對病毒性傳染病尚無有效療法,多是改善體況,防止繼發感染的對癥治療。
2.原則。
(1)豬傳染病治療要考慮經濟價值。
(2)對新發生、危害大的傳染病,防止蔓延,宜采取果斷的撲殺方法。
(3)一般說,治療分兩方面,一是針對病原體的治療,如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治療;二是針對豬體的治療,如加強護理和對癥療法。
(4)早確診、早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
(5)傳染病在隔離和封鎖條件下進行治療,消毒等防疫措施要嚴格執行。
3.規模化豬場的病豬,倡導“五不治”。
(1)無法治愈的病豬不治
(2)治療費用高的病豬不治。
(3)治療費時、費工的病豬不治。
(4)治愈后經濟價值不高的病豬不治。
(5)傳染性強的病豬不治。
(八)建立和制定科學合理的藥物預防方案 建立和制定比較科學的、合理的藥物預防方案和保健體系,有效控制細菌性繼發感染。
1.選用一定抗菌藥物和劑量組合,在母豬產仔前后、哺乳仔豬、仔培豬和育肥豬階段,以及轉群時應用。
2.開展藥物敏感性測定(藥敏試驗)。重視耐藥菌株的出現、動態,選擇敏感藥物和合理使用(藥物種類、劑量、持續用藥時間和用藥時機等)。
3.微生態制劑是一較好的選擇。
(九)重視對豬只的國內外檢疫工作 缺乏有效的診斷和監測技術,通過引進良種,使國外疫病隨之傳入我國,如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克服國內豬只引種、買賣和運輸普遍忽視檢疫的傾向,防止疫病擴散。
(十)做好種豬場豬瘟、偽狂犬病等疫病的預防和凈化工作,建立健康的種豬群